曾携彩笔干星象,拟就甘泉谒圣明。
白璧几投人易老,黄金虚索骥空鸣。
扁舟夜出燕山远,渡海南还岭树平。
自是游人爱秋色,不妨留滞结芳蘅。
曾携彩笔干星象,拟就甘泉谒圣明。
白璧几投人易老,黄金虚索骥空鸣。
扁舟夜出燕山远,渡海南还岭树平。
自是游人爱秋色,不妨留滞结芳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归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联“曾携彩笔干星象,拟就甘泉谒圣明”,以“彩笔”和“星象”象征着诗人的才华与理想,表达了诗人曾经怀揣着对天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渴望在皇家的甘泉宫中一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现实往往与理想相去甚远。
颔联“白璧几投人易老,黄金虚索骥空鸣”,运用了“白璧”和“黄金”这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分别比喻珍贵的才华与财富,以及难以实现的理想与愿望。“人易老”和“骥空鸣”则暗示了时光流逝与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哀。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艰辛。
颈联“扁舟夜出燕山远,渡海南还岭树平”,描绘了诗人乘船远离北方,穿越燕山,最终到达南方的情景。夜晚的航行与远方的景色,既展现了旅途的孤独与壮阔,也寓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探索与追求。
尾联“自是游人爱秋色,不妨留滞结芳蘅”,以“游人”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态度。结句“不妨留滞结芳蘅”中的“芳蘅”可能是指香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高洁与追求,即使在旅途中停留,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自然的感悟,既有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也有对未来旅程的期待,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吾自爱吾庐,方斋但容膝。
雨后对青山,坐高天上日。
束发慕古人,与谁论畴匹。
昔从洛阳里,停车访君实。
今为田学士,烟霞称锢疾。
长揖谢王侯,避人且扪虱。
一枕梦华胥,平生志愿毕。
寸心化成灰,双眼黑如漆。
鬻文此何时,虚负中郎笔。
入山不厌深,入林须更密。
王门尽好竿,漫劳工鼓瑟。
斗鸡笑群儿,屠龙本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