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指遥山翠影迷,雷声隐隐乱峰西。
天心忽见云光薄,村外犹看雨脚低。
豹隐已成三日雾,蛇封未辨一丸泥。
门前新涨波澜阔,不是前时没胫溪。
共指遥山翠影迷,雷声隐隐乱峰西。
天心忽见云光薄,村外犹看雨脚低。
豹隐已成三日雾,蛇封未辨一丸泥。
门前新涨波澜阔,不是前时没胫溪。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景的壮丽与变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美感。
首联“共指遥山翠影迷,雷声隐隐乱峰西”,开篇即以远山的翠绿和雷声的隐约,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山色与雷声交织,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示着某种内在的力量与波动。
颔联“天心忽见云光薄,村外犹看雨脚低”,进一步描绘了云层的轻薄与雨势的减弱。云光之薄,暗示着雨势渐止;雨脚之低,则是雨后景象的生动写照。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由动转静的过程,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颈联“豹隐已成三日雾,蛇封未辨一丸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中景象比作豹子隐匿于雾中,蛇封则象征着泥土的湿润与黏稠。这一联不仅描绘了雨后山林的朦胧之美,还暗含了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时间流逝的隐喻。
尾联“门前新涨波澜阔,不是前时没胫溪”收束全诗,以门前溪流的变化作为结语,从微观视角展示了自然界的动态与循环。新涨的溪水波澜壮阔,与先前的细流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变迁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山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生命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人的笔触细腻,情感丰富,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拂袖归来,閒管领、烟霞除目。
算得是、与人无竞,高飞黄鹄。
眼底羊肠逢九坂,天边鳄浪愁千斛。
脱身时、还剩辟疆园,浮生足。尊酒在,残书读。
拳石小,沧州绿。有风亭月榭,醉弹丝竹。
嫩箨雨抽堂下笋,苍皮霜洗窗前木。
倩丹青、写出虎头痴,山公屋。
梦迹尘江管。事影向、邮亭断。
粘窗蝶粉,过墙莺语,浓雨孤馆。
料鄂君、怅望先魂乱。更满地、成秋苑。
念佳期、如流水,锦帷仙佩天远。
因叹晓妆人,金杯滟、欢意无限。
羯鼓促花奴,恨春事迟缓。
又争知、好景难驻,都寻到、密围繁香畔。
行乐便须早,奈何人间晚。
吟壶酽风露,人坐空明,林木满带潮声。
天涯今夜起惆怅,摇摇灯梦零星。
沧江送人去,剩疏阴梧井,怨粉莲亭。
团圆惯凝,甚秋光、一半关情。
休更望高怀远,霓舞任抛残,瑶殿深扃。
何意魂销仍在,飞乌南树,哀雁严城。
绣床倦笛,纵伤心、莫诉云屏。
怕芳尊难洗,蘋花易老,明镜霜清。
春回玉砌,有天涯倦客,闲倚朱栏。
十载旧情,凄迷庭院,雨风残。
移根几度车轮转,佩环月下阑珊。
柳绵飘荡,梨云掩黯,泪眼汍澜。
冉冉仙云乍返,翻柔荑晕碧,嫩蕊含丹。
语燕渐来,流莺初弄,待团栾。
花魂久被瑶台款,往时谁伴宫鬟。
新妆休遣,离人镇日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