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凭高送雁群,禅房寂寞对炉熏。
高僧杖锡还沧海,倦客题诗寄白云。
古塔风烟当坐隐,长廊钟梵隔花闻。
浮生聚散寻常事,来岁壶觞可对君。
不共凭高送雁群,禅房寂寞对炉熏。
高僧杖锡还沧海,倦客题诗寄白云。
古塔风烟当坐隐,长廊钟梵隔花闻。
浮生聚散寻常事,来岁壶觞可对君。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诗《九日同欧博士顾舍人南都礼上人过普恩寺访吕山人》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赏景、访友寻幽的图景。首句“不共凭高送雁群”写诗人独自登高,没有同伴,只能目送南飞的大雁,流露出淡淡的孤寂。第二句“禅房寂寞对炉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和内心的清净。
第三句“高僧杖锡还沧海”描绘了高僧归去的身影,暗示着诗人对出世生活的向往。第四句“倦客题诗寄白云”则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的疲惫,通过题诗寄情于白云,寄托思乡之情。
第五、六句“古塔风烟当坐隐,长廊钟梵隔花闻”描绘了寺庙的景象,古塔在风烟中显得宁静,长廊深处传来悠扬的钟声,隔着花香传来,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最后两句“浮生聚散寻常事,来岁壶觞可对君”感慨人生的无常,认为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期待来年还能与友人共聚,把酒言欢。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哲理于自然景色之中,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里内张君生绰约,雅抱似欲翔寥廓。
家学早传张仲景,前身应是孙思邈。
曾饮长桑上池水,视脉还如睹三膜。
投剂几回死转生,救人何啻饥连渴。
不将蓬蔂异高门,当关百唤百不诺。
吾衰归卧衡庐交,反关谢客门罗雀。
三径荒芜竹树新,惟君来往穿林薄。
借问张君何所嗜,生爱清泉恬自乐。
神方不藉九转丹,淡尽凡情即仙药。
夜卧兜率宫,朝返络丝渡。
回瞻七十峰,峰峰蔽云雾。
忽然风捲重云开,紫盖朱陵似相顾。
遥观祝融隔层穹,空忆昨日经行处。
今日非昨日,人间异天路。
余本烟霞人,尘网宁自锢。
金简粗探虞夏文,莲花未蹑朱张步。
游踪苦被阴霾隔,元关莫藉仙源度。
我闻峨嵋之山高入天,上有灵仙不知数。
即今不复倚踌躇,驱车且向西游去。
重来拟结魏元君,不似桃源迷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