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沧海功同大,庙貌文章此更神。
碑有昌黎千古壮,雨馀罗树万家春。
云边铜鼓声初动,天外金轮色转新。
此日负暄心独切,涓埃浑未答皇仁。
乾坤沧海功同大,庙貌文章此更神。
碑有昌黎千古壮,雨馀罗树万家春。
云边铜鼓声初动,天外金轮色转新。
此日负暄心独切,涓埃浑未答皇仁。
这首明代诗人郭棐的《扶胥口偶作》,以“乾坤沧海功同大,庙貌文章此更神”开篇,将天地之广与庙堂之高相提并论,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观和崇高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碑有昌黎千古壮,雨馀罗树万家春”两句,通过碑文与自然景象的对比,既赞美了先贤的丰功伟绩,又描绘出雨后春笋般的生机勃勃,寓意深远。
“云边铜鼓声初动,天外金轮色转新”则进一步渲染了场景的壮丽与动态之美,铜鼓之声在云间回荡,金轮(太阳)在天际变换颜色,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气势磅礴的意境。最后,“此日负暄心独切,涓埃浑未答皇仁”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的感慨与自省,虽有微小贡献,却深感未能完全回报皇恩,流露出一种谦逊与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国家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个人的道德追求和时代责任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