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著南冠不到头,却随北雁与归休。
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
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暂著南冠不到头,却随北雁与归休。
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
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过岭二首·其一》。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流离失所、漂泊他乡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暂著南冠不到头,卻随北雁与归休。”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不愿意留在异地,而是想跟随大雁一同返回故乡的渴望。南冠可能指的是官帽或者某种标志性装饰,但诗人并没有真正戴上它,因为他的心已经飞回北方的家乡了。
“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相比较的心态。兔(即“月”)三窟指的是传说中月亮之下有三个洞穴,象征着理想中的完美世界。而今朝,连貉(一种野兽)居住的土丘也变得无所谓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与历史的淡然态度。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 这两句回忆起过去没有人来送别,反而是现在在潮州被供奉着。这里可能隐含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法,即使在世时不为人知,但死后却能得到人们的纪念。
“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最后两句诗则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他站在剑关向西遥望七千里的远方,心中充满了对自由和冒险的渴望。这也象征着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如同在玉局上游走一样自如。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历史、个人情感与社会地位,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舍与渴望。
三年岭海见澄清,多暇还深恋别情。
风采君元千法象,才华吾愧梦长庚。
潮生岛屿千帆转,日暖烟花万壑明。
春服莫疑成太早,阳春先自和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