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题名看跋文,自怜不及晦翁门。
野僧惜打残碑卖,时共山猿洗墨痕。
看了题名看跋文,自怜不及晦翁门。
野僧惜打残碑卖,时共山猿洗墨痕。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护国寺中观赏朱熹(晦翁)题名时的感慨与情境。通过“自怜不及晦翁门”,表达了对朱熹学问与地位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直接成为其门徒的遗憾。接着,“野僧惜打残碑卖”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寺庙中僧侣对历史遗迹的珍视,他们不愿轻易出售珍贵的石碑,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最后,“时共山猿洗墨痕”则以自然界的元素——山猿,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墨痕被清洗,暗示着时光的无情与文化的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古代学者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文化遗产保护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怀旧又充满哲思的氛围。
今夕复何夕,辰良天气佳。
比户旗翩翻,灯火明长街。
主人设广筵,浓笑红玫瑰。
独立扬清歌,歌声何徘徊。
似言三山外,浮出金银台。
潭潭千春乐,围住玻璃杯。
我无忮求念,百忧忽乘怀。
嗟我纪岁时,笑颜无由开。
社饭罢春明,寒食伤焚骸。
缠筒五色丝,徒饵沉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