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中原万里馀,殆非孱德所宜居。
夏商正朔犹能布,汤武干戈未便驱。
泽火有名方受革,水天无应不成需。
详知仁义为心者,肯作人间浅丈夫。
一片中原万里馀,殆非孱德所宜居。
夏商正朔犹能布,汤武干戈未便驱。
泽火有名方受革,水天无应不成需。
详知仁义为心者,肯作人间浅丈夫。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观三王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分析,表达了对古代贤君夏商周三代的敬仰以及对仁义道德的推崇。首句“一片中原万里馀”描绘了广阔的地域,暗示历史的深远;“殆非孱德所宜居”暗指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统治这样的大国。
接下来,“夏商正朔犹能布”赞扬了夏商两代君主能够推行正确的历法,象征着他们的政治清明;“汤武干戈未便驱”则提及商汤伐桀和周武王伐纣的故事,强调了他们以正义之师平定乱世的能力。
“泽火有名方受革”借自然现象比喻变革,暗示王朝更迭是顺应天意的;“水天无应不成需”进一步阐述天地之道,认为仁义之理不可或缺。“详知仁义为心者”指出真正理解仁义之人,不会轻易发动战争,而是以和平方式治理国家。
最后两句“肯作人间浅丈夫”是对那些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益、缺乏仁义胸怀之人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领袖的期待,即具备深沉仁义之心,不为浅薄之事所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邵雍对于治国理念的独到见解。
山翁不川游,溪翁不山住。
兹亭何巍巍,妙得江山趣。
浮光滉帘栊,飞翠堕窗户。
江山百里间,一一堪指顾。
披云款岩扉,乘月泛烟溆。
鸥鹭狎琴尊,鹿麋随杖屦。
悟兹动静理,悠然豁心虑。
嗟予抱清尚,山水夙所慕。
年来徇微禄,旧游隔烟雾。
闻君构危亭,便拟投簪去。
凭高骋遐瞩,允矣惬中素。
灵萱委秋露,岁月忽已徂。
永夜不能寐,念此增烦纡。
孝诚既昭格,精意遂潜孚。
宛然升北堂,音容欢以愉。
酌酒为亲寿,起舞为亲娱。
不知梦里逢,但觉愁怀舒。
寒鸡俄戒旦,幽明遂殊途。
揽衣重悽恻,清泪沾华裾。
推窗悄无睹,落月啼林乌。
薰花泣露湘江曲,点点秋烟天外绿。
水府凉波龙夜吟,蛮娘轻戛玲珑玉。
离鸾别凤隔苍梧,雨气浸江迷晓珠。
神弦声彻石苔冷,云鬟雾鬓啼江姝。
遥空星汉高超忽,羽盖金支五云没。
门外渔郎唱《竹枝》,银潭半挂相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