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友人子由的赞美之词。首句“中朝鸾鹭自振振”通过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和谐而又活跃的氛围,表明朋友之间无需过多忧虑边疆之事,展现了诗人希望内外平安的心愿。
接着,“岂信边隅事执鼖”则是说对边关之事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有如子由这般才华横溢、武艺超群的人在。这里的“书生能破的”、“骁将解论文”既强调了子由的学问和文学才能,也映射出其军事才干。
中间两句,“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则是诗人对子由武艺的赞赏。猿臂是一种力大无比的形象,而“穿杨”则暗指箭术超群,通过否定性的表述,强化了子由武技高超的事实。
末尾两句,“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更是对子由的形象和才能给予高度评价。“长身”指的是子由的仪表非凡,“堪学”则是说他的才华可堪大用。而“定如髮羽”中的“髮羽”意指古代勇士的装扮,意味着子由不仅有文采,更有武功,在诗人看来,他必将超越他人,成就一番事业。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才艺与形象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