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练江山宿雨馀,枝枝叶叶润如酥。
丝窠璎珞消多少,破费天公百斛珠。
染练江山宿雨馀,枝枝叶叶润如酥。
丝窠璎珞消多少,破费天公百斛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山在雨后湿润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在细微雨滴中沐浴后的生机与美丽。诗人以“染练”二字精妙地形容了雨水如丝线般渗透到江山之中,使得每一枝叶都变得润泽如同酥油一般,展现出一种细腻而深邃的自然美。
"枝枝叶叶润如酥"一句,不仅用词恰当,更通过比喻手法,将雨后的植物生机勾勒得淋漓尽致。这里的“酥”字,既形容了植物因湿而变得柔软,也暗示了一种物态变化后所呈现出的新鲜感。
"丝窠璎珞消多少"一句,则通过对珍珠光泽的描绘,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这里的“丝窠”指的是珍珠的产状,暗喻着雨滴如同珍珠般散发着光彩。而“璎珞”则是古代装饰品,常用来比喻珍贵物品,这里借以形容雨后的自然界之美,如同无数珍宝相互映衬。
最后一句"破费天公百斛珠",通过极言天工的付出,以此比喻诗人对于这幅景象的赞赏与感慨。这里的“破费”二字,表达了对自然界无尽美丽的赞叹,而“天公”则是古代对大自然之主宰的称呼,这里用来强调自然界所展现出的壮观非人力所能比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一篇充满意象与情趣的佳作。
老妻西湖归,自诧晚有福。
怜我尘土中,肝膈失山绿。
谁知一秋梦,长在南溪曲。
虽无里湖荷,似胜理安竹。
八月月又圆,无由与看瀑。
北来独访旧,尚欠僧房宿。
早晚霜叶红,山山皆路熟。
纪游成报章,兼讯东篱菊。
颜帖闻临,陶诗细和,年华萧散轻送。
王腊谁知,家风依旧,七宝粥香盈瓮。
分甘未了,遗笑看、儿童争鬨。
住近南屏绀宇,声声木鱼呼动。
年时里居弱弄,灿袈红、几多僧众。
争爱戒传婿小,也谙禅诵。
凄断江城旧梦,待晚与、弥陀一龛共。
磬口花旁,钵盂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