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一日登弥勒阁》
《九月一日登弥勒阁》全文
明 / 马汝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旅病经秋愧玉簪,强登楼阁帝城阴。

云高白雁边声急,露冷黄花岁色侵。

燕甸南来平野阔,秦天西去大河深。

凭轩极目怀吾土,日暮栖迟动越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一日在弥勒阁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旅病经秋愧玉簪,强登楼阁帝城阴”中,“旅病”点明诗人此时身在异乡,且身体欠佳,“愧玉簪”则可能暗含对自身处境的自责或无奈。“帝城阴”则暗示了京城的沉闷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沉重相呼应。

颔联“云高白雁边声急,露冷黄花岁色侵”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清景象。高飞的白雁在云层间穿梭,其叫声显得急促,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匆忙。而“露冷黄花”则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菊花凋零的画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

颈联“燕甸南来平野阔,秦天西去大河深”转而描写广阔的自然景观。燕子从南方迁徙而来,落在开阔的田野上,与之相对的是西边秦地那深邃的大河,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辽阔,也隐含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尾联“凭轩极目怀吾土,日暮栖迟动越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归宿。站在阁楼上,极目远眺,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怀念。随着日暮的降临,诗人的情绪更加低落,不禁吟唱起越地的歌曲,以抒发心中的思乡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其在异乡的孤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深切的思念。

作者介绍

马汝骥
朝代:明

马汝骥(1493-1543)字仲房,绥德人。 生于弘治六年九月十九日,卒于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六日,年五十一。正德庚午五年举乡试。正德十二年(1517)举进士,改庶吉士,寻授编修,能诗,号为才子。正德十四年,因谏南巡廷杖,出为泽州知州。正德十六年,世宗即位,还为编修如故。嘉靖二年会试为同考官。嘉靖四年,《武宗实录》成,有篡修功,升修馔。嘉靖五年,母王氏卒,归三年,父烟山公卒。起为南京国子监司业,寻改北监。居数岁,升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嘉靖二十年,迁礼部右侍郎,加翰林侍讲学士。嘉靖二十二年,以肺病卒,赠尚书,谥
猜你喜欢

又赋·其二

一病四十日,西风草木凉。

倚床腰见骨,览镜眼留眶。

倦策吟诗杖,频烧读易香。

夜深排果饵,乞巧大医王。

(0)

淮民谣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力不给:力量不够。

(0)

铜陵县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其二寄季毅

南北飘然各转蓬,佳辰无路笑言同。

铜壶县冷更微雨,白鹊楼高来远风。

粽剥雪肤明席上,酒倾玉骨映杯中。

区区羁旅无欢笑,遥想华堂屡一烘。

(0)

七星岩

隐安楼阁贯空嵌,绝顶磨霄凝翠岚。

若到白云犹未半,凭君更上七星岩。

(0)

元符亲郊五首·其一降神用《景安》,六变辞同

无为靡远,深厚广圻。祭神恭在,弁冕衮衣。

粢盛丰美,明德馨辉。以祥以佑,非眇专祈。

(0)

别众

澹然无累水云僧,去住分明叶样轻。

十字街头休作梦,五湖依旧一枝藤。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