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栖迟地,今为养病窝。
一池环小岛,四面湛清波。
老圃朝锄菜,渔翁晚飏蓑。
不才无世用,把酒共婆娑。
旧日栖迟地,今为养病窝。
一池环小岛,四面湛清波。
老圃朝锄菜,渔翁晚飏蓑。
不才无世用,把酒共婆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宁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在此地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旧日栖迟地,今为养病窝”点明了此地对于诗人的意义,既是过去流连忘返之处,如今则成了疗养身心的所在。接下来的“一池环小岛,四面湛清波”,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池塘四周小岛环绕、水面清澈如镜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
“老圃朝锄菜,渔翁晚飏蓑”两句,通过农夫晨起耕作与渔翁傍晚垂钓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日常与悠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融入。最后,“不才无世用,把酒共婆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不被世人所识的感慨,但同时也能在自然中找到乐趣,借酒自娱,与自然共舞,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寄情山水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主人不制眼之欲,买断江天犹未足。
更开两岸小乾坤,而种十洲灵草木。
江中照出花木真,诗中传出花木神。
片言只字略点化,四时六气长含春。
梦草未终俄梦蝶,栩栩羲皇上头客。
未觉身居安乐窝,那知园是华胥国。
一元之气天得清,推为覆帱万物生。
四时之气秋得白,推为揫敛万物成。
清白为德盖如此,我公何独取于水。
水生于天落于秋,妙与万物为终始。
公家清白世所无,俸馀仅有数卷书。
归与宴坐故溪上,此心洞与溪水俱。
取譬于水公之迹,胸中公固有虚室。
清白一自虚中出,清至表表白画画。
上少能容下多嫉,更居以浊守以黑,始与造化相出入。
梅花争送君出乡,兰花争迎君入场。
两花之意岂不厚,非与喜机适相当。
集英对罢燕闻喜,红迎紫送馀桃李。
问燕无恙相识初,与莺莫逆半酣里。
中年得意非少同,未老更下不朽工。
气驱万物挫于笔,舌挽三江吞以胸。
高庙中兴初十年,大参内制馀百篇。
心声之发动夷夏,手泽所存传子孙。
得其传者孙之嫡,参自道根至枝叶。
一元生二二生三,万特取千千取百。
诗书其髓易其精,左右逢原笔纵横。
公先闻道非后进,我后获仁岂先生。
知津问津盖有得,教玉琢玉其何名。
玉虽不以石作使,以磨易磋亦其理。
春秋以来有师承,博约之外无宗旨。
风行水上旧为文,雷在地中新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