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一》
《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一》全文
明 / 王夫之   形式: 古风

别峰烟水霭晴岚,病骨差池久罢参。

短晷恰逢寒九九,佳期谁待后三三。

藤枯树倒寻常得,月驶云移仔细勘。

败叶如蓑妨两翅,鹧鸪无藉忆天南。

(0)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广遣兴五十八首》中的第一首,描绘了诗人远离尘世、身体衰弱但仍试图欣赏自然景色的心境。首句"别峰烟水霭晴岚",以雾气缭绕的山峰和宁静的水面,展现出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卷,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病骨差池久罢参",诗人自述因病已久,无法像往常那样参禅修行,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落寞的情绪。"短晷恰逢寒九九",寒冬时节,白天短暂,暗示着诗人生活的孤寂和时光的流逝。

"佳期谁待后三三",这里的"佳期"可能暗指期待的相聚或某种美好的愿望,而"后三三"则表示遥不可及的时间,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期待。

"藤枯树倒寻常得",诗人以枯藤倒树的寻常景象,寓言人生的无常,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月驶云移仔细勘",通过观察月亮和云彩的移动,诗人试图寻找生活中的宁静和慰藉。

最后两句"败叶如蓑妨两翅,鹧鸪无藉忆天南",以落叶比喻自身的困境,如同蓑衣束缚翅膀,难以展翅飞翔;同时借鹧鸪的叫声唤起对远方南方的思念,但又无处寄托,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人生无依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王夫之在困顿中仍试图从自然中寻求慰藉和哲理思考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王夫之

王夫之
朝代:明   字:而农   号:姜斋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生辰: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你喜欢

寓京兆北堂将赴试院用旧韵呈诸同事四首·其三

天闲十二近山眉,骏骨吾将一顾之。

大府虚堂淹此日,白云高帽去何时。

文衡有旨惭公剡,秋兴无端寄小诗。

聚首传杯休谢醉,酒中真味少人知。

(0)

京口

羞傍双眉著片纱,鞭羸无计避尘沙。

秋风渐扫人间暑,老眼徐看帝里花。

山水周遭留玉气,楼台缥缈出烟霞。

观光我有无穷意,且放幪头破帽斜。

(0)

郡斋夜坐与冯柳工公联句有怀屠少卿

青霄一别动经年,诗卷犹传旧咏篇。

共拨红炉看醉墨,坐销孤独费吟笺。

江湖风雪怀人远,歧路音书别思悬。

春意省中千柳直,梦回阙下五云连。

法星此夜昭河汉,驷马他年耀市廛。

伐木再歌秋鬓短,停云独立越江偏。

涓埃无补惭予老,鼎鼐能调羡子贤。

何处风光还握手,几人恩宠似登仙。

未逢驿使梅孤发,应念亲庭草自妍。

南极未应虚梦想,白头长见彩衣翩。

(0)

何子完来访平湖用白沙封子完庐墓卷韵赠别

七年弄影笑何功,握手逢君又孟冬。

诗味直从江浦醉,墨痕须固玉台封。

休疑美玉栖顽璞,几见繁花舞乱风。

坐我池亭看镜水,白云何处觅高峰。

(0)

送诸生往杭州时吴提学檄选诸生听讲三首·其三

无言夫子教当年,不道无言是妙传。

千古路头须问讯,浮云消尽见青天。

(0)

偶述三首·其三

坐入深更月向低,天灵一点照群迷。

何人不奈秋光好,时送歌声过北溪。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