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几者不辱,况令辱相续。
徵色不自喻,是之谓走肉。
知几者不辱,况令辱相续。
徵色不自喻,是之谓走肉。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曹于汴的《省躬诗》系列中的第八十九首。诗中以“知几者不辱”开篇,引出对自我反省和避免受辱的思考。接着,“况令辱相续”表达了连续受辱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徵色不自喻,是之谓走肉”,则进一步阐述了一个人如果不能自我认知,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那么他就像行尸走肉一般,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个人道德修养、自我认知以及避免受辱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在行事时要谨慎思考,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羞辱和错误,追求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百炼青铜圆又小。平平正吐灵耀。
向人前、相对相观,别辨容颜分晓。
好丑□妍并老少。尘凡一齐勘校。
彼此假中来,怎生通内貌。别有辉辉亲密要。
焕心镜、主玄妙。
偏能会、显古腾今,又能鉴、从前虚矫。
艳艳光辉宜自效。把当初、性珠返照。
里面得全真,永明明了了。
日边俪景同翻,千年高际风云会。
堂堂大节,中流砥柱,狂澜横制。
黄阁归来,英姿飒爽,故家房魏。
甚是中却有,东山雅量,经纶尽,金华事。
总道丹心为国,要春满、人间桃李。
诗坛风月,清时钟鼓,不妨游戏。
一点台星,五云萦绕,凤池佳气。
为相君满泛,金盘仙露,枕秋蟾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