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于山泽爱儒仙,貌瘦心腴事果然。
露饱枯肠尘外客,雪清吟骨匣中贤。
羲经笔录三分注,膳谱囊封十字缠。
他日浮丘堪问道,一箪容与鹤分田。
每于山泽爱儒仙,貌瘦心腴事果然。
露饱枯肠尘外客,雪清吟骨匣中贤。
羲经笔录三分注,膳谱囊封十字缠。
他日浮丘堪问道,一箪容与鹤分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的儒仙形象,诗人程敏政以深情的笔触赞美了这位山居者。首句"每于山泽爱儒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对儒者的敬仰。"貌瘦心腴事果然"进一步刻画了山臞(即瘦削的隐士)外表简朴内心丰富的特点。
"露饱枯肠尘外客"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形容隐士在自然中汲取灵感,生活简朴但精神饱满。"雪清吟骨匣中贤"则赞美了山臞的高洁品性,如同雪一般纯净,他的诗歌才华犹如藏在宝匣中的贤人。
"羲经笔录三分注"暗指山臞研读经典,学问深厚,"膳谱囊封十字缠"则暗示他生活节俭,对物质需求不多,只求精神满足。最后两句"他日浮丘堪问道,一箪容与鹤分田"表达了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向这位山臞请教,共享简朴生活,甚至希望能像道家仙人浮丘那样,与鹤为伴,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和对儒仙人格的赞美。
驱车西川道,幽胜一何偏。
江源下裔徼,峡势蹴高天。
我游形神适,宛宛飞云仙。
鸣琴答山水,志兴良可宣。
岁晏思故交,道拙怀高贤。
君从九霄居,阿阁华景悬。
养素回沕穆,陈力扶危颠。
十载隔山海,宿心念鹓鸾。
讵惜鱼锦字,慰此蹉跎年。
笑杀苍谷子,结茅扈涧傍。
衡门交蔓草,三月闭春光。
细雨朝来策疲马,一蓑肮脏眠绳床。
邻人漉酒邀余去,髣髴王乔栖隐处。
击鼓鸣钟方袒踞,云液璚浆祛俗虑。
瑶琴一弄风落絮,瑞烟缥缈双鸾翥。
覆觞便欲随仙驭,洞中丹霞剩有情,劝我青精饭一箸。
出门杲日光破山,雨脚膧胧云意閒。
清风万里振天末,回头芳树非人间。
由来是苍谷,长谣下扈涧。
涧中风景人不闻,对山聊作流水漫。
崒峍东飞旗影青,三峰矗矗树闱屏。
莫道山人醉无事,读书台上阅金经。
颓然一觉芸窗晓,布谷林端啼野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