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同节令。
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
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
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头风。
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
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蹒跚曲房里。
今年走健如去年,更期明年天有缘。
蕲州艾叶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然。
去年同伴今希有,几人可卜明年走。
长安主人肯居停,寂寂关门笑后生。
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
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同节令。
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
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
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头风。
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
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蹒跚曲房里。
今年走健如去年,更期明年天有缘。
蕲州艾叶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然。
去年同伴今希有,几人可卜明年走。
长安主人肯居停,寂寂关门笑后生。
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
这首《走百病行》描绘了明代京城元宵节期间,人们参与“走百病”习俗的热闹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活动,从大家闺秀到小户人家,乃至老妇人,都积极参与这一传统节日活动,以求祛除疾病,祈福健康。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元宵节灯市的繁华景象,以及家庭成员间的温馨互动,尤其是年轻女子们相约一同外出,希望借此机会驱除一年中的疾病与不顺。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走百病”活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女性,都积极参与其中,以求获得健康与平安。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民间传说,提到“此夜鬼穴空”,暗示人们相信在特定的夜晚,鬼魂会暂时离开自己的领域,使得百病得以归于尘土之中。这种迷信色彩增添了节日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中秋节时看不到月亮,能换来元宵节的雨水打湿灯笼,象征着雨水滋润大地,也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疾病远离。
整体而言,《走百病行》不仅是一首描绘传统节日风俗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生活、民俗信仰以及人们对于健康与幸福追求的生动展现。
往年蚕老苦乏食,采遍山桑无处觅。
救饥恨不到口头,略无拣择和枝吃。
今年叶亦未为荒,稍罗粉米寻山桑。
掉头不肯吃,大似向来藜藿肠。
山中连遭岁事恶,饿羸颠倒填沟壑。
草根拔尽不能充,往往珍羞视藜藿。
屈指于今能几时,日前仅饱非有馀。
问着只要青秆米,薄贱粟麦如沙泥。
马鸣不应也时样,学尔愚氓恶情状。
天公嗔尔警尔深,饱时忘却饥时心。
忆初谋食广汉城,同时偶得三益友。
心将金石许平生,但笑纷纷翻覆手。
人言兄弟性稍异,朝暮追随秪诗酒。
而今星散各参辰,空馀孤月照窗牖。
少城咫尺有张侯,素书频得问安否。
蒲节三月不厮见,梦绕锦屏山下走。
更怜吾子别经年,幽怀郁郁无由剖。
况兹来书又东去,万里严风吹马首。
朝廷多事正求言,自负应云舌在口。
力陈时策瘳邦国,肯与寒儒较先后。
男儿立志岂寻常,要使高名齐北斗。
一科一第奚足道,富贵浮云非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