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遥赋忆君诗,正值君亡半月时。
昨暮云山思共酌,今朝烟雨忽成悲。
阴阳机括终难识,生死交情更不疑。
何日西屯挥老泪,为君扶起墓前碑。
江门遥赋忆君诗,正值君亡半月时。
昨暮云山思共酌,今朝烟雨忽成悲。
阴阳机括终难识,生死交情更不疑。
何日西屯挥老泪,为君扶起墓前碑。
这首挽诗《参军张兼素挽诗三首(其三)》由明代诗人林光所作,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以及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首句“江门遥赋忆君诗”,点明了诗人身处江门,遥寄哀思,以诗歌的形式怀念故人。接着,“正值君亡半月时”一句,直接点出悼念的时间节点,强调了此时此刻的特殊意义。
“昨暮云山思共酌,今朝烟雨忽成悲。”这两句通过对比昨日的相聚畅饮与今日的突然变故,营造了一种从欢愉到悲伤的情感转变,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阴阳机括终难识,生死交情更不疑。”这两句表达了对生死之谜的无奈与对友情的坚定信念。诗人认为,尽管生死之间的奥秘难以理解,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却始终不变。
最后,“何日西屯挥老泪,为君扶起墓前碑。”诗人想象着未来的某一天,自己在西屯之地,挥洒老泪,为逝去的朋友立碑纪念,表达了对逝者永恒的怀念与敬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哀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端居在人境,久没尘壤中。
探奇不惮远,于焉得佳逢。
石怪互森列,台高絓虚空。
林端宿云去,竹外微径通。
岩壑深杳霭,天花雨臈茸。
洽师禅门秀,戒臈同古松。
说法超上乘,苦心归妙宗。
予惭善根浅,迷方莫能从。
暂此松下石,聊疏浮世踪。
魏王炼丹武夷顶,石洞千年松桧冷。
凭虚楼阁散虹光,积翠峰峦荡云影。
狂歌披发有金公,曾共方壶隐此中。
半夜龙神问丹诀,西风一鹤度辽东。
方壶爱此不得住,西入仙岩种琪树。
寻常一笔扫云烟,三十六峰在庭户。
鹅湖之水春茫茫,梅林独客又还乡。
壶中点染出小米,溪上嵯峨怀大王。
我昔曾陪幔亭宴,别来岁月如飞电。
王母青鸾夜不归,神君白马秋难见。
金蟾谷口久相期,铁笛岩前漫一吹。
锦浪芙蓉晴滉瀁,翠屏茅屋晚参差。
洞门铁锁苍苔静,芝草琅玕满幽径。
黄金大药鼎烟微,白木长镵山雪盛。
更约幽人把钓过,扁舟白发弄清波。
刘郎载酒题春雨,九曲桃花入梦多。
《题程芳远所得方方壶写大王峰》【元·蓝智】魏王炼丹武夷顶,石洞千年松桧冷。凭虚楼阁散虹光,积翠峰峦荡云影。狂歌披发有金公,曾共方壶隐此中。半夜龙神问丹诀,西风一鹤度辽东。方壶爱此不得住,西入仙岩种琪树。寻常一笔扫云烟,三十六峰在庭户。鹅湖之水春茫茫,梅林独客又还乡。壶中点染出小米,溪上嵯峨怀大王。我昔曾陪幔亭宴,别来岁月如飞电。王母青鸾夜不归,神君白马秋难见。金蟾谷口久相期,铁笛岩前漫一吹。锦浪芙蓉晴滉瀁,翠屏茅屋晚参差。洞门铁锁苍苔静,芝草琅玕满幽径。黄金大药鼎烟微,白木长镵山雪盛。更约幽人把钓过,扁舟白发弄清波。刘郎载酒题春雨,九曲桃花入梦多。
https://shici.929r.com/shici/l1FkfJvhc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