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枝上语,双双出可怜。
衔花咀晓露,入树倚轻烟。
尔来春欲半,人去日逾千。
空将千日绪,啼向半春前。
黄莺枝上语,双双出可怜。
衔花咀晓露,入树倚轻烟。
尔来春欲半,人去日逾千。
空将千日绪,啼向半春前。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黄莺在枝头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莺的可爱与忙碌,它们在晨光中觅食,享受露水的甘甜,依偎在轻盈的烟雾中,生活得悠然自得。
“黄莺枝上语,双双出可怜。” 开篇即以黄莺的鸣叫声引入,仿佛能听到它们在枝头欢快地交谈,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双双”二字,不仅描绘了黄莺成对出现的情景,也暗示了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流露出一种温馨的情感。
接着,“衔花咀晓露,入树倚轻烟。” 描述了黄莺的生活习性。它们在清晨时分,衔着花朵,品尝露水,这种行为既体现了它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表现了它们生活的精致与优雅。而“入树倚轻烟”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黄莺仿佛融入了轻柔的烟雾之中,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尔来春欲半,人去日逾千。” 这两句转而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随着春天的一半过去,人们似乎更加忙碌,时间匆匆流逝。这里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有对忙碌生活的反思,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最后,“空将千日绪,啼向半春前。” 结尾处,诗人以黄莺的啼声作为收束,寓意深远。黄莺在春天即将过半之时,仍在不停地啼叫,似乎是在诉说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或是对未来希望的期待。这一句既是对黄莺行为的总结,也是对读者情感的激发,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黄莺的描写,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十年一瞥意苍茫,话到青山且尽觞。
免与泡沤愁起灭,聊从烟水决行藏。
閒吹玉笛翻新曲,醉倚天花入道场。
试去武陵溪上照,头毛白尽老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