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缘饶烦恼,省事得心安。
若能绝妄想,果成坚固林。
舍邪归六趣,毕竟去贪嗔。
无尘复无垢,何虑不成真。
多缘饶烦恼,省事得心安。
若能绝妄想,果成坚固林。
舍邪归六趣,毕竟去贪嗔。
无尘复无垢,何虑不成真。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名为《回波乐(其十六)》。诗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多缘饶烦恼”,开篇即点出人生的普遍现象——因种种因缘而生起烦恼。接着,“省事得心安”则提出了解决之道:减少纷扰之事,内心自然得以安宁。这反映了佛教思想中“少欲知足”的生活态度,以及通过内心的平静来达到解脱烦恼的境界。
“若能绝妄想,果成坚固林”进一步阐述了去除杂念的重要性。妄想如同森林中的杂草,若能斩除,心灵之树便能茁壮成长,成为坚实的林木。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去除内心杂念后,心灵得到净化和成长的过程。
“舍邪归六趣,毕竟去贪嗔”则指出了一条修行的道路。在佛教中,“六趣”指的是六道轮回,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此句意为舍弃错误的行为和思想,最终摆脱贪欲与嗔恨,达到解脱的境地。
最后,“无尘复无垢,何虑不成真”总结了前文的思考,强调了心灵的纯净与无染。只有当心灵摆脱了尘埃与污垢,才能真正地无忧无虑,达到内心的纯净与真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烦恼的探讨,引导读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纯净,体现了王梵志对于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东流弱水不胜尘,汉武楼台空自陈。
欲借横江孤鹤去,须凭南岳魏夫人。
纵道今年杼轴贫,乃翁才力不超群。
明朝若卖《长门赋》,还尔黄金一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