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晴翠苍茫里。杏花枝上莺飞起。飞起带春愁。
送来楼上头。栏杆十二曲。曲曲穿修竹。
愿把屋边霞。倩人拿到家。
西山晴翠苍茫里。杏花枝上莺飞起。飞起带春愁。
送来楼上头。栏杆十二曲。曲曲穿修竹。
愿把屋边霞。倩人拿到家。
此诗描绘了西山晴日之下的美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情感的交融。首句“西山晴翠苍茫里”便勾勒出一幅广阔而宁静的画面,山色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一片翠绿,苍茫之中透露出一种深远的意境。接着,“杏花枝上莺飞起”,将画面聚焦于杏花盛开的枝头,一只小鸟翩然而起,为这静谧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鸟儿的飞翔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故有“飞起带春愁”之感,春意盎然中却蕴含着淡淡的忧愁。
“送来楼上头”一句,仿佛是说那飞起的鸟儿将春愁送到了楼阁之上,引出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或是对某种情感的寄托。接下来,“栏杆十二曲,曲曲穿修竹”,诗人通过描绘曲折的栏杆和茂密的竹林,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深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
最后,“愿把屋边霞,倩人拿到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渴望与向往,希望将眼前的美景如霞般绚烂的景象,通过他人之手带回家中,分享这份美丽与宁静。整首词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惭愧靡所如。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落叶天边一雁秋,无端嚄唶此登楼。
蛾眉文冕成黔劓,击筑吹篪任马牛。
试问座中谁识祢,岂知今日尚依刘。
酒酣长袖临风捲,读罢离骚咏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