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尽江南梅发后。万点黄金,娇眼初窥牖。
曾见渭城人劝酒。嫩条轻拂传杯手。
料峭东风寒欲透。暗点轻烟,便觉添疏秀。
莫道故人今白首。人虽有故心无旧。
腊尽江南梅发后。万点黄金,娇眼初窥牖。
曾见渭城人劝酒。嫩条轻拂传杯手。
料峭东风寒欲透。暗点轻烟,便觉添疏秀。
莫道故人今白首。人虽有故心无旧。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画意的古体七绝,描绘了早春江南梅花盛开后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凡俗、不染尘埃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和对往昔点滴记忆的珍惜。
首句“腊尽江南梅发后”以时间节点切入,腊月即农历的十二月,意味着冬季将尽,春天即将到来。这里的“梅发后”指的是梅花在严寒中绽放,展示了一种坚韧不拔、独自开花的高洁品格。
次句“万点黄金,娇眼初窥牖”通过对梅花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它们如同黄金般珍贵,花蕊轻启,如同娇媚的眼睛初次窥视世间。这里的“娇眼”二字赋予梅花以生命力和情感,使其不再是静态的植物,而是有着自己的生命和表情。
第三句“曾见渭城人劝酒”突然引入一个人物画面,诗人回忆起在渭城(古地名,今陕西咸阳一带)遇到的人劝酒的情景。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透露出诗人的某种情感体验。
第四句“嫩条轻拂传杯手”则继续描绘这一画面。这里的“嫩条”指的是梅枝,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之嫩弱和人手之间交接的温暖与细腻。
第五句“料峭东风寒欲透”转换场景,将视线从室内推移到户外,感受到了春日里依旧凌厉的东风,这也是一种季节的描写,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凛冽。
第六句“暗点轻烟,便觉添疏秀”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梅花在春日微风中,仿佛增添了一份疏朗与秀丽,这里的“暗点轻烟”表现了诗人对景物细微之处的捕捉。
最后两句“莫道故人今白首。人虽有故心无旧”,则是诗人的感慨和抒情。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过去的朋友或知己,通过他们头发已白来表达时光易逝。而后一句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尽管人与往日相比有了改变,但内心的那份情谊依旧如初,不受世事变迁影响。
整首诗语言婉约,意境清新,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流露了诗人对人生、友情的一种感悟,是一首融合了景物写照与个人情怀的佳作。
永定本无定,竹箭激浊湍。
长源来塞外,两山束其间。
挟沙下且驶,不致为灾患。
一过卢沟桥,平衍渐就宽。
散漫任所流,停沙每成山。
其流复他徙,自古称桑乾。
所以疏剔方,不见纪冬官。
一水麦虽成,亦时灾大田。
因之创筑堤,圣人哀民艰。
行水属之淀,荡漾归清川。
其初非不佳,无奈历多年。
河底日以高,堤墙日以穿。
无已改下流,至今凡三迁。
前岁所迁口,复叹门限然。
大吏请予视,蒿目徒忧煎。
我无禹之能,况禹未治旃。
讵云其可再,不过为补偏。
下口依汝移,目下庶且延。
复古事更张,寻思有所难。
记采茶归后甫重来,底事又思归?
正暮春时节,林园绮丽,樱笋鲜肥。
因念江南风景,欲去恋庭闱。
两岸啼莺处,杨柳依依。
尚忆水边书屋,袖新诗见访,低扣柴扉。
就松风煮茗,竟日斗芳菲。
怅无端、匆匆话别,恰麦秋、村舍楝花飞。
旗亭上,斜阳芳草,皂帽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