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收点滴晓檐声,云放朦胧晚日明。
杨柳染丝才喜雨,梅花泣玉却祈晴。
风收点滴晓檐声,云放朦胧晚日明。
杨柳染丝才喜雨,梅花泣玉却祈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日晴雨变化的深刻感受。
"风收点滴晓檐声"一句,以清晨房檐上的水珠为镜头,捕捉到了风力减弱、露珠收敛时那细微的声音。这里的“风收”和“点滴”,既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平和气氛的喜爱。
"云放朦胧晚日明"则是从宏观角度,描写了傍晚时分天空中云彩散去、阳光重新明媚的景象。"云放"表达了一种自然界力量的释放,而“晚日明”则映照出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
接着,诗人又写道:“杨柳染丝才喜雨,梅花泣玉却祈晴。”这里通过杨柳与梅花两种不同植物对待天气变化的态度,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杨柳染丝才喜雨"描绘出在春雨中,杨柳被润泽得更显柔美,透露出诗人对春雨的欣赏和喜悦。而"梅花泣玉却祈晴"则展现了梅花在晴朗天气中的坚韧与纯洁,以及诗人对于这份坚守的赞美。这里,“喜”与“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不同景象的情感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晴雨变化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晓幕飞花,同云做冷,开帘舞雪纷纷。
手把残书,寒烟昼闭闲门。
茅堂高士犹僵卧,有几人、驴背孤村。
想朱楼、绿鬓相偎,笑引芳樽。
当时气暖兰缸夜,尽温柔乡里,私语殷勤。
憔悴今宵,旅灯伴我黄昏。
雁鸿屡爽刀头约,问腰肢、又减三分。
拥香衾、欲诉梅华,谁与温存。
十年京国,空孟浪解组,一身如叶。
浩荡凉飙来木末,霜满滹沱河北。
俯首浮名,惊心世路,回想头堪白。
书生傲骨,腰围宁使轻折。
拼取潦倒词场,醉眠锦瑟,挥手红尘别。
茅屋三间容膝了,何必平泉奇石。
雨笠云蓑,闲花野草,管领幽人业。
江山无尽,莫教辜负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