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青羌板,南留白帝城。
于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
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声。
是非何处定,高枕笑浮生。
西历青羌板,南留白帝城。
于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
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声。
是非何处定,高枕笑浮生。
这是一首充满了深邃意境和哲理思考的诗篇。诗人以"西历青羌板,南留白帝城"开篇,立刻就设定了一种宏大而遥远的空间感受。青羌板与白帝城都是古代的地名,分别位于中国西部边陲和长江上游地区,这些地理标志物在诗中被用来描绘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的心境。
"于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一句,则引出了对人生苦短与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于菟"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容易被风吹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易逝;而"粔籹"则是用来盛放祭祀用品的器具,这里用它比喻人世间的情感纠葛。
接下来的"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声"一句,则是一种对宇宙奥秘与自然法则的探讨。"瓦卜"和"畬田"都是古代占卜用语,这里诗人通过这些词汇,表达了对超越人类智慧的神秘力量的敬畏之心。
最后两句"是非何处定,高枕笑浮生"则是诗人的自白。面对世间纷扰与人生的种种困惑,诗人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用"高枕"来比喻自己在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笑浮生"则表明了他对于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豁达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与心灵追求,是诗人对宇宙、自然、人类处境的一种哲学思考。
故丰门近子真家,楼上高吟冰齿牙。
帆似马来思杜牧,剑为龙去忆张华。
沟还故道穿城角,沙涨平川压水涯。
江外西山衔落日,几重苍翠衬馀霞。
君不见南浦亭前草,送人千里道。
一番膏雨一番青,不顾王孙江外老。
又不见丰城剑埋尘土间,几年秋水澄波澜。
夜深直气射牛斗,变化风雷头角寒。
丈夫穷通有时有,满腹诗书满樽酒。
行行三月到扬州,故人莫笑麻衣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