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无生,一片浮云点太清。
灭而无灭,万里寒空沈晓月。
个些儿,佛不知,拟心栖处隔山迷。
直饶不拟栖心处,犹落吾家第二机。
生而无生,一片浮云点太清。
灭而无灭,万里寒空沈晓月。
个些儿,佛不知,拟心栖处隔山迷。
直饶不拟栖心处,犹落吾家第二机。
这首宋朝禅宗僧人释南雅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生而无生,一片浮云点太清",描绘了生命的虚幻与短暂,如同浮云掠过清澈的天空,瞬间即逝。"灭而无灭,万里寒空沈晓月",则暗示着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如同晓月沉入寒冷的虚空,永恒存在。
"个些儿,佛不知,拟心栖处隔山迷",进一步揭示了佛法中的"无我"观念,个体的心灵追求在佛眼中是微不足道且迷失的,因为真正的"无心"状态超越了世俗的界限。"直饶不拟栖心处,犹落吾家第二机",即使试图寻找心灵归宿的人,仍然落入了佛法的第二重智慧之门,意味着即使有所追求,也未能完全领悟无为的真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般地传达了佛教关于生死、空性和觉悟的教义,引导读者体悟到生命和存在的超越性。
黄金万缕风牵细。
寒食初头春有味。
[歹带]烟尤雨索春饶,一日三眠夸得意。
章街隋岸欢游地。
高拂楼台低映水。
楚王空待学风流,饿损宫腰终不似。
火云初布。
迟迟永日炎暑。
浓阴高树。
黄鹂叶底,羽毛学整,方调娇语。
薰风时渐动,峻阁池塘,芰荷争吐。
画梁紫燕,对对衔泥,飞来又去。
想佳期、容易成辜负。
共人人、同上画楼斟香醑。
恨花无主。
卧象床犀枕,成何情绪。
有时魂梦断,半窗残月,透帘穿户。
去年今夜,扇儿扇我,情人何处。
(案此首或作康与之词,见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正集卷六)
每到秋来添,转添甚况味。
金风动、冷清清地。
残蝉噪晚,甚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
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
深院静、月明风细。
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
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梦里。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
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着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