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草实兮,济我生人。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
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草实兮,济我生人。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
这段文字摘自唐代诗人元结的《补乐歌十首(其二)丰年》。从文本内容来看,整首诗描绘了对理想领袖猗太帝的颂扬之情,猗太帝被赋予了神圣智慧和功绩,其统治下的世界是四季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第一句“猗太帝兮,其智如神”表达的是对领袖智慧的赞美,将其比作与神灵相当,体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物描写。第二句“分草实兮,济我生人”则是在说这位理想中的统治者能够让大地肥沃,滋养万物,使人民得以安居乐生。
第三和第四句分别是:“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这里的“其功如天”进一步强化了对猗太帝的敬仰之情,将他的功绩比作宏大如同天空。而“均四时兮,成我丰年”则描绘了一种和谐之美,通过猗太帝的英明统治,使得季节适宜,年岁丰饶。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理想化社会与领导者的歌颂,它传递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醉看湘山二十春,杖藜疾趋旋路尘。
儿童拍手呼不住,并行磨之不怒瞋。
人间祸福本无象,引手按之如有神。
草鞋不踏公卿门,术中玉石两俱焚。
不知世上有憎爱,一味但觉山林尊。
得钱行沽付一醉,儿啼妻号了不闻。
孔仲山为阿里卒,吴门亦藏梅子真。
何年笑跨紫云去,举手山头谢世人。
上马复下马,羸躯不暂停。
铃声今古道,柳色短长亭。
乱石波翻雪,洪崖岫破青。
羊归沿绝壁,鹿饮入寒汀。
两岸浑遮月,中天略见星。
云来通玉垒,江去背沧溟。
春少花难折,霜多叶易零。
爱山犹著物,畏栈未忘形。
事业知安在,艰危已备经。
宦游方此始,何日遂鸿冥。
鸣凤览德来纪年,要知圣泽如流泉。
霜钟堂前饱竹实,道人娱凤抚舜弦。
敲门剥啄谁传命,淡云磨丹开天镜。
明朝相约送涪翁,夜静林深绕清磬。
涪翁万里离鬼门,竹枝莫恼白使君。
欲试刚肠置冰炭,抱琴远别冲行云。
邂逅东坡应话旧,但说海山千万秀。
道庠问讯今何如,自笑侬还空鹤瘦。
我不愧天欺日月,何须更扣杯珓说。
玉局洞天云绕椽,渔竿远信烦公传。
不妨肮脏倚朱门,坐睡聊醒宿酒醺。
顾我尚犹堪禦侮,逢公那敢更论文。
水添池面今三尺,花减春光已二分。
颇许韩非同传否,西城行乐念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