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衣山中人,短发披襟领。
寸心雄万夫,片语重九鼎。
不作好颜色,遂与世俗迥。
始旦旭日明,默默有深省。
上愧饭牛戚,下怀扪虱猛。
乞慷复乞慷,照镜可怜影。
槲衣山中人,短发披襟领。
寸心雄万夫,片语重九鼎。
不作好颜色,遂与世俗迥。
始旦旭日明,默默有深省。
上愧饭牛戚,下怀扪虱猛。
乞慷复乞慷,照镜可怜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高人形象,他身着槲木制成的衣服,头发散乱却自有一股豪迈之气。他的内心坚定,言语具有极大的分量,仿佛能比得上千钧重的九鼎。他不追求世俗的华丽外表,与世隔绝,保持着内心的清明。清晨的阳光照亮了他的世界,他静静地反思,既对牛马之劳有所愧疚,又对尘世纷扰有着深切的洞察。他不断地自我反省,对自己的境遇感到既谦卑又自省,镜中的身影显得孤独而可悲,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
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
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
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
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
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
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
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