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帘垂一院阴,柴门不扫任花侵。
山中顿绝争名梦,松下能清学道心。
落第杜羔情久淡,书空殷浩感徒深。
夕阳每向遥天望,怕见归鸦绕故林。
长日帘垂一院阴,柴门不扫任花侵。
山中顿绝争名梦,松下能清学道心。
落第杜羔情久淡,书空殷浩感徒深。
夕阳每向遥天望,怕见归鸦绕故林。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僧舍黄昏图景。首句“长日帘垂一院阴”,以“长日”点明时间,暗示了时间的悠长与静谧;“帘垂一院阴”则营造出一种幽静、清凉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淡淡的阴影之中。次句“柴门不扫任花侵”,通过“不扫”和“任花侵”的细节,展现了僧舍主人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自然与和谐。
接着,“山中顿绝争名梦,松下能清学道心”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山中象征远离尘嚣的避世之地,争名梦则暗指世俗中的名利追逐,与之相对的是在松下寻求心灵的清净与道义的追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落第杜羔情久淡,书空殷浩感徒深”引用了杜羔和殷浩的典故,分别代表了对科举失意的淡然和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感慨。这两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诗人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豁达与深刻思考。
最后,“夕阳每向遥天望,怕见归鸦绕故林”表达了诗人对夕阳西下的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夕阳的美丽与归鸦的忙碌形成对比,更增添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超脱世俗、精神追求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的情感表达,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共鸣力。
醉翁在东堂,为他栽桂树。
待将枝条与人折,忆著家中玉色兔。
夜看明月海上来,光彩离离入庭户。
且问常娥一借观,翁家虽有来无路。
常娥对面几万里,不声渐渐西南去。
是时翁生怀抱恶,却恨陆机先忆鹤。
致令亦念眼迷离,不似傍池能饮啄。
始忧兔饥僮失哺,又恐白毛尘土污。
仍不如鹤有浅泉,自在引吭时刷羽。
花前举翅鼓春风,只待公归向朝暮。
我闻二公趣向殊,一养月中物,一养华亭雏。
一畏奔海窟,一畏巢松株。
我虽老矣无物惑,欲去东家看舞姝。
赭白西北来,本是天马种。
朝秦暮至吴,嵩华如历冢。
伯乐曾未逢,垂头牧青陇。
今朝顾我鸣,振鬣耳耸耸。
声生秋风悲,已丧荆轲勇。
谁牵驾鸾车,高蹑云雾拥。
行色见车马,为之具壶觞。
暂辞甘泉宫,远奉左贤王。
蒙茸春裘薄,匼匝金络光。
唯知君命重,不数沙路长。
鲁酒虽入唇,胡笳易回肠。
归来立螭头,言动书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