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说天池两字真,梵坊突兀鼓钟声。
圣灯逐夜朝文阁,雷火何年损相轮。
足下有云如隔世,眼前无地可容尘。
追严不枉祠忠定,招得吟僧作主人。
吴说天池两字真,梵坊突兀鼓钟声。
圣灯逐夜朝文阁,雷火何年损相轮。
足下有云如隔世,眼前无地可容尘。
追严不枉祠忠定,招得吟僧作主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的《天池寺》,通过对天池寺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风貌和深沉的历史感。首句“吴说天池两字真”,开篇点题,"天池"二字被诗人视为真谛,可能暗示着寺庙的神圣与自然的融合。接下来,“梵坊突兀鼓钟声”描绘了寺庙的庄严氛围,鼓钟之声在空中回荡,增添了宁静与虔诚的气氛。
“圣灯逐夜朝文阁,雷火何年损相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内的景象,圣灯彻夜燃烧,照亮文阁,而相轮(佛塔)历经岁月,虽有雷火之灾,仍屹立不倒,象征着佛法的持久与坚韧。
“足下有云如隔世,眼前无地可容尘”运用了比喻,形容身处寺中仿佛与世俗尘嚣隔绝,心灵得到净化,意境深远。最后一句“追严不枉祠忠定,招得吟僧作主人”,表达了诗人对忠定神灵的敬仰,以及对能在此处与吟诵佛经的僧人共度时光的欣喜。
整体来看,董嗣杲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历史底蕴的天池寺画面,寓含了对佛教信仰的尊重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