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古刹有遗踪,零落亭台第几重。
镫影照残僧鬓短,苔痕添上佛头浓。
豫章白昼号风雨,废院黄昏寂鼓钟。
四十八庵何处问,荒烟如许一扶筇。
熙宁古刹有遗踪,零落亭台第几重。
镫影照残僧鬓短,苔痕添上佛头浓。
豫章白昼号风雨,废院黄昏寂鼓钟。
四十八庵何处问,荒烟如许一扶筇。
这首清代诗人李馥的《偶步承熙寺》描绘了一幅古刹衰败的景象。首句“熙宁古刹有遗踪”点出寺庙的历史背景,暗示着曾经的辉煌。接下来的“零落亭台第几重”描绘了寺内亭台的破败和层次感,流露出一种沧桑之感。
“镫影照残僧鬓短”通过残灯映照出老僧稀疏的白发,形象地刻画出僧人的孤独与岁月的痕迹。而“苔痕添上佛头浓”则以苔藓的生长暗示寺庙的荒凉,佛像被岁月侵蚀得更加凝重。
“豫章白昼号风雨”描绘出即使在白天,风雨也在侵袭这座废弃的寺庙,加强了凄凉的氛围。最后一句“废院黄昏寂鼓钟”以黄昏时分寂静的鼓声,进一步渲染出寺庙的空旷与孤寂,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承熙寺从繁华到衰败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深深感叹。
养子不著顺摩捋,喝要耳聋棒要杀。
摩捋得成用不行,棒杀教伊应手活。
东山妙得养子方,所以用时俱爪抹。
我是谢郎先早归,打就铁船相触拨。
披秀三句二偈,与宠为茶佛事。
法味法乐法财,资神资生资惠。
使于施受之间,而无虚得虚弃。
我亦未證其中,乃就其中出气。
截却娇梵舌根,捩转衲僧巴鼻。
来者满与一瓯,看伊东倒西醉。
既醉各各起来,门外晓山横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