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涉在兹辰,风江淹旅役。
枫抱秋郭丹,月侵衰杨白。
大陆云苍苍,金山涛间碧。
游鱼石濑响,倦鸟辞张翼。
天高澄清气,湛然明空色。
山僧来何晏,鸣钟会施食。
籍谈彼岸趣,言偃江门石。
孔涉在兹辰,风江淹旅役。
枫抱秋郭丹,月侵衰杨白。
大陆云苍苍,金山涛间碧。
游鱼石濑响,倦鸟辞张翼。
天高澄清气,湛然明空色。
山僧来何晏,鸣钟会施食。
籍谈彼岸趣,言偃江门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世贞在明时期,于渡江口因风阻滞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变幻,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孔涉在兹辰,风江淹旅役”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以及诗人因风滞留的旅人身份。接着,“枫抱秋郭丹,月侵衰杨白”两句,通过枫叶与月光的对比,渲染出秋天傍晚的凄美景象,枫叶的红与月光的白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大陆云苍苍,金山涛间碧”描绘了远处大陆上云雾缭绕的景象,与金山在波涛间的碧绿相映成趣,展现出大自然的广阔与壮丽。接下来,“游鱼石濑响,倦鸟辞张翼”则转向对水边动态的描写,游鱼在石缝间穿梭,倦鸟准备归巢,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天高澄清气,湛然明空色”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天空的描绘,高远的天空中空气清澈,一片湛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纯净的向往。最后,“山僧来何晏,鸣钟会施食。籍谈彼岸趣,言偃江门石”则引入了佛教的彼岸世界与禅宗思想,山僧的到来与施食,以及对彼岸世界的谈论,暗示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描绘,更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思,体现了王世贞作为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中秋近也,年时枨触,双笑行觞。
记得木樨香里,倚青奁、特换明妆。
更喁喁、吉语祝兰房。
愿年年、花好人同健,醉花阴、不羡鸳鸯。
谁信皋桥赁庑,飘零天壤王郎。
任是他生能卜,也难禁得,此际神伤。
二十三年断梦,霜侵鬓、谁念无肠。
看依然、儿女拜成行。
只不堪、衰草残阳外,酹棠梨、泪血沾裳。
明月无端弓势,宵来空照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