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四科头·其一菩提烦恼不二》
《十四科头·其一菩提烦恼不二》全文
南北朝 / 宝志   形式: 古风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

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寻讨。

大道晓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

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

不识三毒虚假,妄执浮沈生老。

昔时迷日为晚,今日始觉非早。

(0)
鉴赏

这首诗《十四科头(其一)菩提烦恼不二》由南北朝时期的宝志禅师所作,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关于菩提与烦恼、本性和修行的深刻议题。

首先,诗中提出“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指出人们往往在尚未理解修行之道的情况下,急于摆脱内心的烦恼,这种急躁的心态反映了对真正智慧的缺失。接着,“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强调了烦恼并非外在之物,而是内心的一种状态,真正的解脱在于认识到烦恼的虚幻本质,而非外求所谓的“道”。

“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寻讨”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核心——觉悟就在当下的一念之间,无需向外寻求。这与禅宗“见性成佛”的理念相契合,强调了内在的觉醒和直接体验的重要性。

“大道晓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提醒我们,真理和大道其实就在眼前,只是被迷惑的人们未能认识到这一点。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迷倒愚人”与“大道晓在目前”形成鲜明对照,强调了认识自我和真理的困难所在。

最后,“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揭示了佛性的本质是自然流露的,不是通过人为的努力或特定条件才能获得的。这与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了顺应自然、内在觉醒的重要性。

“不识三毒虚假,妄执浮沈生老”则指出了人们常常被贪、嗔、痴三种烦恼所困扰,这些烦恼看似真实,实则是虚幻的,人们不应执着于它们。同时,诗中也提到了生死轮回的苦楚,鼓励人们超越这些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解脱。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中的核心观念,引导读者反思自我,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

作者介绍

宝志
朝代:南北朝

猜你喜欢

次韵回叔经

从来剽窃为场屋,直是无繇识古书。

屈指罕能官显达,到头剩得腹空虚。

君今身计非谋禄,地有人耕免荷锄。

高适学诗年更晚,才名何患不相如。

(0)

拟卜居

向来为客爱塘村,几度天边入梦魂。

恰到塘村心已懒,不知何处立柴门。

(0)

对景偶书

天角暝光收,空中爽气流。

雨回巫峡暮,波起洞庭秋。

塞阔归鸿远,林疏败叶稠。

碧云音信绝,目断五城楼。

(0)

赞郑贞娘

宋主南奔闽海头,至元铁骑震山丘。

守臣不识归降耻,处女独怀污辱羞。

云气古今和恨结,潮声日夜带哀流。

死生大义须臾事,留取芳名几百秋。

(0)

清平乐·其一咏蝶

轻姿傅粉。学得偷香俊。百紫千红人未问。

先与芳心折损。一生天赋风流。不知节去蜂愁。

堪笑庄周老子,将身梦里追游。

(0)

西山桐十咏.桐栽

吾有西山桐,栽之未盈握。

所得从野人,移来自乔岳。

节凝叶尚秘,根疏土自剥。

匪为待篱鴳,庸将栖鸑鷟。

异日成茂林,论材谁见擢。

巨则为栋梁,微亦任楹桷。

仍堪雅琴器,奏之反淳朴。

大匠如顾怜,委躯愿雕斲。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