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窗画掩红纱隔,一夕温风长葵麦。
秋去春来双燕儿,年年衔粉扮妆额。
芍药死枝不死根,焉知黄土不青春。
幽魂异日逢杨柳,应悔生前别舍人。
空窗画掩红纱隔,一夕温风长葵麦。
秋去春来双燕儿,年年衔粉扮妆额。
芍药死枝不死根,焉知黄土不青春。
幽魂异日逢杨柳,应悔生前别舍人。
这首《燕子楼》是明代诗人袁宏道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燕子楼的四季更迭与生命的循环,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首句“空窗画掩红纱隔”,以空旷的窗户和遮挡其间的红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一夕温风长葵麦”描绘了一夜温暖的春风让田野中的葵麦生长的画面,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秋去春来双燕儿,年年衔粉扮妆额”两句,通过双燕每年的迁徙与归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燕子年复一年地衔泥筑巢,不仅体现了它们对家园的忠诚,也寓意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传承。
“芍药死枝不死根,焉知黄土不青春”则以芍药为例,说明生命的力量超越了物质形态的消逝,即使看似枯萎的枝干,其根部仍蕴含着新生的可能,暗示着生命的永恒与不灭。
最后,“幽魂异日逢杨柳,应悔生前别舍人”以幽魂与杨柳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选择的反思与遗憾。杨柳在古代文化中常象征离别与相思,此处或暗指灵魂在另一个世界对生前错过的人或事的追忆与后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命哲学的探讨,展现了袁宏道对人生、自然与时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堪称明代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闳辩谈天衍,文具雕龙奭。
公孙持坚白,李悝尽地力。
荀卿独老师,着论推儒墨。
纷纷溷浊世,龙虎互吞食。
大道隐不遂,居然心恻恻。
金骨岂易销,奈此众口蚀。
向使无春申,焉能免匍匐。
汨汨数万言,性恶殊道德。
遂令上蔡儿,西游为鬼蜮。
寄语昌黎生,匪惟不精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