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耳满太平名,今日身亲谒太平。
道子画图形未泯,庐君山水眼初明。
雨馀翠滴千峰色,秋半寒生万壑声。
扣石当年开洞府,傥容凡骨到蓬瀛。
平生耳满太平名,今日身亲谒太平。
道子画图形未泯,庐君山水眼初明。
雨馀翠滴千峰色,秋半寒生万壑声。
扣石当年开洞府,傥容凡骨到蓬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喻良能的作品《谒太平兴国宫》,通过对太平兴国宫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首句“平生耳满太平名”表达了诗人一生都听闻过太平盛世的美好名声,如今得以亲身探访,倍感荣幸。次句“今日身亲谒太平”直接点题,表达出诗人此刻的欣喜之情。
“道子画图形未泯”借用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道子)的典故,形容宫殿内的壁画依然生动,寓意历史的痕迹犹在。接下来,“庐君山水眼初明”则通过庐山的山水之美,比喻眼前的景色让诗人眼界大开,感受到自然的壮丽。
“雨馀翠滴千峰色,秋半寒生万壑声”两句,通过描绘雨后山峰的翠绿和秋天山谷中的回声,营造出清新宁静又略带凉意的意境,展现出大自然的韵味。
最后两句“扣石当年开洞府,傥容凡骨到蓬瀛”,诗人想象自己仿佛能通过叩击山石,进入神仙居住的洞府,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归隐仙境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体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和自然风光的深深热爱。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碧云林杪。
野水孤城斜日里,犹忆那回曾到。
古木鸦啼,纸灰风起,飞入淮阴庙。
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何处漂母荒坟,清明落日,肠断王孙草。
鸟尽弓藏成底事,百事不如归好。
半夜钟声,五更鸡唱,南北行人老。
道傍杨柳,青青春又来了。
王郎锦带吴钩,醉骑赤鲤银河去。
绛袍弄月,银壶吸酒,锦笺挥兔。
秃鬓西风,短篷落月,东吴西楚。
怅丹阳郭里,相逢较晚,共剪烛、西窗雨。
文采风流俊伟,碧纱巾挂珊瑚树。
出门万里,掀髯一笑,青山无数。
扬子江头,冻沙寒雨,暮天飞鹭。
待明朝酒醒金山,□□过瓜洲渡。
青松如舞蛟,白云如游龙。
龙游化甘雨,与世为年丰。
蛟舞散清影,利爪拿高穹。
二者无限奇,尽入幽人宫。
幽人室悬磬,隐约松云中。
松秀悦耳目,云生荡心胸。
读书坐云石,鼓琴杂松风。
无往不自得,深喜世虑空。
披云采松花,何啻食万钟。
万钟食有尽,松花味无穷。
松云幸无恙,天地同始终。
扶筇一相顾,摩云抚孤松。
问松几何年,适与云会同。
松静了不言,云去寻无踪。
回首万峰顶,但见山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