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柩归同穴,先人宅兆安。
发肤悲尚暖,霜露怆非寒。
但抱终身慕,能承几日欢。
鸡豚长已矣,始恨逮亲难。
奉柩归同穴,先人宅兆安。
发肤悲尚暖,霜露怆非寒。
但抱终身慕,能承几日欢。
鸡豚长已矣,始恨逮亲难。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修墓(其八)》。诗中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首句“奉柩归同穴”,描述了将亲人灵柩送回故乡,安置在家族共有的墓地之中。接着,“先人宅兆安”一句,表达了对亲人安息之所的关切与祈祷。
“发肤悲尚暖,霜露怆非寒。”这两句通过对比“尚暖”的发肤之痛与“非寒”的霜露之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哀伤,即使是在寒冷的霜露中,也难以平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但抱终身慕,能承几日欢。”诗人感叹自己只能以终生的怀念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而无法再享受与亲人相聚的欢乐时光。这种无法弥补的遗憾,让人心生感慨。
最后,“鸡豚长已矣,始恨逮亲难。”诗人追忆起过去与亲人共享的简单快乐,如鸡豚之食,如今却已成永远的过去,开始后悔未能及时陪伴在亲人身边,表达出深深的遗憾与自责。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亲人离世后的情感体验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之情。
山田率有收,其说颇尝试。
陂陀易疏泄,霖雨无忧积。
气润蒸雾露,便旱犹沾洎。
所以其生谷,短茎而硕穟。
屈指数年间,五过乃丰四。
去岁山左歉,赈恤亦云备。
所济䆒难遍,灾黎群走避。
携妻负其孩,来者以万计。
亦有筐盛种,或乃犁拖㹀。
恳辟厥荒确,谋食聊托寄。
长吏漫遮回,轻去岂其志。
幸得免沟壑,何分内外地。
几见榆关外,耕作恣民意。
以此略为慰,更复念不置。
聚者日以众,地利己无弃。
谷贱则伤农,天时况难必。
嗟嗟守牧臣,岂不深长思。
飞阁流丹切颢空,登临纵目兴无穷。
北凭太液平铺镜,南接金鳌侧饮虹。
冬已半时梅馥馥,春将回处日融融。
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