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阁流丹切颢空,登临纵目兴无穷。
北凭太液平铺镜,南接金鳌侧饮虹。
冬已半时梅馥馥,春将回处日融融。
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
飞阁流丹切颢空,登临纵目兴无穷。
北凭太液平铺镜,南接金鳌侧饮虹。
冬已半时梅馥馥,春将回处日融融。
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
此诗描绘了悦心殿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其的感慨。首句“飞阁流丹切颢空”,以“飞阁”形容殿宇之高耸,以“流丹”描绘其红瓦映照天际的景象,生动展现了建筑的雄伟与色彩的艳丽。接着,“登临纵目兴无穷”一句,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无限兴致与豪情。
“北凭太液平铺镜,南接金鳌侧饮虹”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太液池比作镜子,展现其水面的平静与清澈;将金鳌比作彩虹,形象地描绘了南边景色的绚烂与壮观。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悦心殿周边的自然美景,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欣赏。
“冬已半时梅馥馥,春将回处日融融”则通过季节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活力。冬日里梅花的香气,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春日阳光的温暖,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也是对生命循环的深刻感悟。
最后,“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与感慨。通过触摸山峰上的石头,仿佛能感受到千年的兴衰更替,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洞察与思考。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历史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衡山为真宫,道士饮我酒。
共坐有何人,山中白衣叟。
问叟家何在,近住山洞口。
殷勤起见邀,徐步入林薮。
云深险径黑,石成湍水吼。
寻源行渐远,茅屋翦如帚。
老烹茶味苦,野琢琴形丑。
叟云司马仟,学道此居久。
屋东大盘石,棋画今尚有。
古木庇覆之,清泉石根走。
因悲百年内,汲汲成白首。
仟人固难值,隐者亦可偶。
追惟恍如梦,欲画无好手。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扬舲下大江,日日风雨雪。
留滞鳌背洲,十日不得发。
岸冰一尺厚,刀剑触舟楫。
岩雪一丈深,屹如玉城堞。
同舟二三士,颇壮不恐慑。
蒙毡闭篷卧,波里任倾攧。
晨兴视毡上,积雪何皎洁。
欲上不得梯,欲留岸频裂。
攀援始得上,垃圾人见接。
荒村三两家,寒苦衣食缺。
买猪祭波神,入市路已绝。
如今得安坐,闲对妻儿说。
昔游衡山上,未晓入幽谷。
欲识所坐舆,横版挂两竹。
状如秋千垂,高下不倾覆。
登山九千丈,中道多佛屋。
一峰高一峰,峰峰秀林木。
仰看同来客,木末见冠服。
高台石桥路,寻常云所宿。
下方雷雨时,此上自晴旭。
紫盖何突兀,万里在一目。
馀峰六七十,仅如翠浪矗。
北有嬾瓒岩,大石庇樵牧。
下窥半岩花,杯盂琢红玉,飞云峰畔过,揽之不盈掬。
祝融最高绝,紫盖不足录。
俯视同仰观,苍苍万形伏。
惟馀岣嵝峰,南睇半空绿。
仿佛认潇湘,向岳流屈曲。
高处惊我魂,幡思宅平陆。
其东有雷穴,灵异谨勿触。
云来绵世界,云去一峰独。
僧窗或留罅,云入不可逐。
绝顶横石渠。
仙人有遗躅。
山多金光草,夜半如列烛。
灵药不可寻,吁嗟归太速。
《昔游诗 其十一》【宋·姜夔】昔游衡山上,未晓入幽谷。欲识所坐舆,横版挂两竹。状如秋千垂,高下不倾覆。登山九千丈,中道多佛屋。一峰高一峰,峰峰秀林木。仰看同来客,木末见冠服。高台石桥路,寻常云所宿。下方雷雨时,此上自晴旭。紫盖何突兀,万里在一目。馀峰六七十,仅如翠浪矗。北有嬾瓒岩,大石庇樵牧。下窥半岩花,杯盂琢红玉,飞云峰畔过,揽之不盈掬。祝融最高绝,紫盖不足录。俯视同仰观,苍苍万形伏。惟馀岣嵝峰,南睇半空绿。仿佛认潇湘,向岳流屈曲。高处惊我魂,幡思宅平陆。其东有雷穴,灵异谨勿触。云来绵世界,云去一峰独。僧窗或留罅,云入不可逐。绝顶横石渠。仙人有遗躅。山多金光草,夜半如列烛。灵药不可寻,吁嗟归太速。
https://shici.929r.com/shici/g632ZxK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