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率有收,其说颇尝试。
陂陀易疏泄,霖雨无忧积。
气润蒸雾露,便旱犹沾洎。
所以其生谷,短茎而硕穟。
屈指数年间,五过乃丰四。
去岁山左歉,赈恤亦云备。
所济䆒难遍,灾黎群走避。
携妻负其孩,来者以万计。
亦有筐盛种,或乃犁拖㹀。
恳辟厥荒确,谋食聊托寄。
长吏漫遮回,轻去岂其志。
幸得免沟壑,何分内外地。
几见榆关外,耕作恣民意。
以此略为慰,更复念不置。
聚者日以众,地利己无弃。
谷贱则伤农,天时况难必。
嗟嗟守牧臣,岂不深长思。
山田率有收,其说颇尝试。
陂陀易疏泄,霖雨无忧积。
气润蒸雾露,便旱犹沾洎。
所以其生谷,短茎而硕穟。
屈指数年间,五过乃丰四。
去岁山左歉,赈恤亦云备。
所济䆒难遍,灾黎群走避。
携妻负其孩,来者以万计。
亦有筐盛种,或乃犁拖㹀。
恳辟厥荒确,谋食聊托寄。
长吏漫遮回,轻去岂其志。
幸得免沟壑,何分内外地。
几见榆关外,耕作恣民意。
以此略为慰,更复念不置。
聚者日以众,地利己无弃。
谷贱则伤农,天时况难必。
嗟嗟守牧臣,岂不深长思。
这首诗描绘了对山田农业的观察与思考。诗人通过描述山田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强调了其在雨水管理、土壤湿度调节以及作物生长方面的优势。诗中提到,由于这些有利因素,山田能够抵御干旱和过多的雨水,产出丰饶的谷物,且茎秆粗壮,易于收割。
接着,诗人回顾了一段历史时期,描述了山田在不同年份的产量波动,以及去年山左地区歉收时,政府采取的救济措施。尽管尽力救助,但仍有大量灾民流离失所,携家带口寻求庇护。诗中还提到了一些灾民为了生存,不惜冒险,甚至放弃家园,去寻找新的土地开垦。
诗人表达了对这些灾民的同情,并对地方官员在灾情中的角色提出了反思。他指出,虽然官员们尽力提供帮助,但面对大规模的灾情,资源分配往往难以全面覆盖,使得许多人仍然面临困境。
最后,诗人感慨于山田地区农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他们对土地的充分利用。他通过对比谷价低廉对农民的影响,以及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对农业政策和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的深入思考。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以及对农业发展问题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