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崔颢题诗后,更有何人吊祢衡。
芳草不知鹦鹉恨,晴天惟见汉阳城。
楼头月落酒方醒,岸口风高雁正鸣。
五百年前黄鹤去,閒寻鸥鹭订诗盟。
自从崔颢题诗后,更有何人吊祢衡。
芳草不知鹦鹉恨,晴天惟见汉阳城。
楼头月落酒方醒,岸口风高雁正鸣。
五百年前黄鹤去,閒寻鸥鹭订诗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柴望的《重题黄鹤楼》,通过对崔颢名篇《黄鹤楼》的回应,表达了对前人诗意的敬仰和感慨。首句“自从崔颢题诗后”直接提及崔颢,暗示了对崔诗的崇高评价,认为其后难有人能超越。
接着,“更有何人吊祢衡”借祢衡的典故,表达对黄鹤楼历史沉淀的怀念,以及对后人能否理解此地深厚文化内涵的疑问。诗人通过“芳草不知鹦鹉恨,晴天惟见汉阳城”,将情感寄托在眼前的景色中,鹦鹉洲的芳草和晴朗的汉阳城,似乎并不能完全传达出鹦鹉的哀愁和历史的沧桑。
“楼头月落酒方醒,岸口风高雁正鸣”描绘了夜晚登楼的场景,月落而诗人酒醒,风高而大雁南飞,这些意象富有画面感,也寓含着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两句“五百年前黄鹤去,閒寻鸥鹭订诗盟”以黄鹤的离去象征历史的变迁,诗人与鸥鹭为伴,仿佛与古人相约以诗会友,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对崔颢的致敬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历史的沉思,展现出诗人独特的文学见解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