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飞来百尺岚,要将法水洗嗔贪。
仙人错认蓬莱岛,骚客羞谈钴鉧潭。
观尽岂须穷莫四,悟来初不异前三。
莫将七际观东际,法界三千际际含。
佛国飞来百尺岚,要将法水洗嗔贪。
仙人错认蓬莱岛,骚客羞谈钴鉧潭。
观尽岂须穷莫四,悟来初不异前三。
莫将七际观东际,法界三千际际含。
这首诗以“佛国飞来百尺岚”开篇,描绘了佛国景象的神秘与壮观,仿佛百尺的云雾从天而降,象征着佛法的深邃与广大。接着,“要将法水洗嗔贪”,表达了通过佛法的洗涤,去除内心的嗔恨与贪婪,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解脱的主题。
“仙人错认蓬莱岛,骚客羞谈钴鉧潭。”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仙人误将人间仙境当作佛国,而文人墨客则因世俗观念而不愿谈论佛法,暗示了人们对佛法认识的局限与偏见。
“观尽岂须穷莫四,悟来初不异前三。”这两句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性,无论观照多广,最终的觉悟并不与最初的起点相异,体现了佛法的圆融与统一。
“莫将七际观东际,法界三千际际含。”最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广阔无垠,告诫人们不应局限于一隅之见,而应全面深入地理解佛法,认识到法界的广大与包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国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佛法深刻内涵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世人认识佛法局限性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