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虞山兴福寺》
《游虞山兴福寺》全文
宋 / 周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兴福相传古道场,杖藜乘兴访支郎。

案翻梵贝烟消篆,院寂棋声日转廊。

玉版参师多古意,石梅问讯几时香。

禅家识得诗风味,清供杯茶熟煮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shānxīng
sòng / zhōucái

xīngxiāngchuándàochǎngzhàngchéngxīng访fǎngzhīláng

ànfānfànbèiyānxiāozhuànyuànshēngzhuǎnláng

bǎncānshīduōshíméiwènxùnshíxiāng

chánjiāshíshīfēngwèiqīnggòngbēicháshúzhǔtāng

翻译
兴福寺是一个古老的修行场所,我手拄藜杖满怀兴趣去拜访支郎师父。
案上的佛经翻动,篆字烟雾散尽,寂静的院落中只有棋子声在回荡,阳光穿过走廊。
向玉版参师请教,他充满了古人的智慧,询问石梅何时会散发香气。
禅修者深知诗歌的韵味,享受着简单的清供,一杯热茶如同禅意般慢慢煮沸。
注释
杖藜:手杖。
支郎:僧侣的名字。
梵贝:佛经。
篆:古代的书法。
院寂:庭院寂静。
棋声:下棋的声音。
玉版参师:尊敬的老师。
石梅:可能指代梅花,也可能是禅宗中的象征物。
清供:简单而雅致的供品。
杯茶:茶杯里的茶。
鉴赏

这首宋诗《游虞山兴福寺》描绘了诗人周才游览兴福寺的所见所感。首句“兴福相传古道场”点出兴福寺作为历史悠久的修行之地,富有传统韵味。诗人手持藜杖,兴致勃勃地探访僧人支郎,体现了其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案翻梵贝烟消篆,院寂棋声日转廊”,通过描绘僧侣们研读佛经、静心修行的场景,以及院落中棋子落下的声音,展现了寺庙内的寂静与禅意。日光在回廊间移动,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

“玉版参师多古意,石梅问讯几时香”一句,借“玉版”和“石梅”这两个意象,赞美了僧人们的古朴风范和禅修生活的馨香,暗示了佛法的深远和自然的和谐。

最后,“禅家识得诗风味,清供杯茶熟煮汤”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认为诗歌与禅境相通,即使是简单的茶汤,也能在清寂中品味出深沉的人生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兴福寺的风貌,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对禅宗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介绍

周才
朝代:宋

周才(一二三九~一二九五),字仲美,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理宗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辟为沿江制置使机宜文字。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以疾归,筑室居吴。元成宗元贞元年卒,年五十七。有《吴塘集》,已佚。事见《海虞文徵》卷二○《宋沿江制机检察水步兵周君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客中写怀六首·其四思弟

将老计转拙,故里不得安。

兄弟各东西,何用保馀年。

前时吴山上,与汝酌东轩。

已知是久别,杯行泪如泉。

征夫怀往路,居士恋故山。

音容从此隔,望望两心酸。

去冬得汝书,知汝病未痊。

道远不能顾,掩书一长叹。

迩来频梦汝,喜汝无病颜。

生死方未知,谁能诘其端。

自嗟农家子,止合老田园。

才疏学更误,遂为尘网缠。

晚节益零落,何日得归旋?

仰视云边雁,群飞必相连。

徘徊失所从,怆然摧心肝。

(0)

送贡侍郎和籴还朝兼柬李治书同年二首·其二

吏部论思冠六曹,采言还后采时髦。

不才何用麒麟揎,奇略须收虎豹韬。

无奈关梁长扰扰,可堪州县正嗷嗷。

乌台若见同袍李,为说扬雄老赋骚。

(0)

投来使

读书不负万乘君,焉敢挟策干侯门。

极目姑苏暮云暗,濯足洞庭秋水浑。

千金不意市骏骨,一饭岂期哀王孙。

我今拂袖且归去,高卧桐江烟水村。

(0)

闻笛声送任掾

春水绿波生柳塘,横吹掩抑复悠扬。

今朝送别已惆怅,前时渡江犹断肠。

(0)

题碧梧翠竹堂

青山高不极,中有仙人宅。

仙人筑堂向蹊路,莺啼花落迷行迹。

翠竹罗堂前,碧梧置堂侧。

窗户堕疏阴,帘帷卷秋色。

仙人红颜鹤发垂,脱巾坐受凉风吹。

天青露叶净如洗,月出照见新题诗。

仙人援琴鼓月下,枝上栖乌弦上语。

空阶无地著清商,一夜琅玕响飞雨。

(0)

西湖口占次玉山韵四首·其二

水光承雨乱银花,柳外双峰出碧丫。

我便欲寻蓑笠去,断桥湾里是渔家。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