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负万乘君,焉敢挟策干侯门。
极目姑苏暮云暗,濯足洞庭秋水浑。
千金不意市骏骨,一饭岂期哀王孙。
我今拂袖且归去,高卧桐江烟水村。
读书不负万乘君,焉敢挟策干侯门。
极目姑苏暮云暗,濯足洞庭秋水浑。
千金不意市骏骨,一饭岂期哀王孙。
我今拂袖且归去,高卧桐江烟水村。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投来使》,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求仕的态度和对现实的感慨。首句“读书不负万乘君”,表明作者自认为通过读书有所收获,不愧对君主的期望。然而,“焉敢挟策干侯门”则暗示了他对官场的清醒认识,不愿仅凭才学谋求权势。
“极目姑苏暮云暗,濯足洞庭秋水浑”描绘了诗人远望姑苏城,暮色苍茫,而洞庭湖水浑浊,寓示了世事的纷扰与迷茫。接着,“千金不意市骏骨,一饭岂期哀王孙”借典故表达对富贵的淡泊态度,即使有千金之富,也不愿用以买取权贵的青睐;而对于他人的一饭之恩,也无意过分依赖或期待。
最后两句“我今拂袖且归去,高卧桐江烟水村”流露出诗人决定放弃官场,选择隐居生活的决心,以烟水田园为伴,过上宁静的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又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元末文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自我追求的坚守。
鞭笞土牛子,鼓舞勾芒神。
初开一岁籥,已有五日陈。
胡为松桂老,强逐桃李新。
自言草玄客,颇爱郑子真。
虽云公卿贵,虚名竟成尘。
况我已三黜,素志无一伸。
遂去田舍畔,得与渔樵亲。
奉母缺禄食,菜饱不敢嗔。
夫君亦人子,等是我辈人。
青鞋裹白足,乌帽遮长身。
襟期访郑老,酒伴寻南邻。
吾文天未拯,古道日以堙。
登坛要先歃,更约明年春。
沉黎厅前三藏梨,老虎须牙龙甲皮。
我来与国惜乔木,尚幸出屋繁孙枝。
春风千花玉叶碎,秋日万子金圆垂。
问禅谁是柏树子,听讼漫逐棠阴移。
雪香楼头终日坐,纸尾自书三百颗。
他时若问相公槐,我为改名罗汉果。
闭门倾浊醪,胜接俗子语。
蟹螯得橙齑,风味正如许。
缅怀冰雪姿,何由对谈麈。
夫君腹为笥,万卷方撑拄。
哦诗送归鸿,平生无漫与。
十年就閒旷,一日看轩翥。
老夫衰病馀,颓然守环堵。
无因少年事,插花更椎鼓。
岁晚场圃休,黄落溪上雨。
溪边双白鹭,见影忽惊举。
水天渺无际,瞑霭下前浦。
此时亦愁绝,拥鼻吟正苦。
安得百斛舟,载取君家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