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葬芳菲,问今日何时,岂有文章吊倾国;
山河惊破碎,感当年旧事,也留名字满人间。
风雨葬芳菲,问今日何时,岂有文章吊倾国;
山河惊破碎,感当年旧事,也留名字满人间。
这首诗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首句“风雨葬芳菲”,以风雨象征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残酷,将逝去的美好比作被风雨侵蚀的花朵,形象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接着,“问今日何时”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逝者何时离去的追忆与不解,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岂有文章吊倾国”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逝者比作能以文章感动天下的“倾国”之才,强调了其才华与影响,同时也暗示了逝者生前的辉煌与贡献。这种对比手法,既是对逝者才华的肯定,也是对其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
后两句“山河惊破碎,感当年旧事,也留名字满人间”,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将逝者的影响扩展到整个社会与历史之中。山河破碎象征国家或社会的动荡,而“惊”字则表达了对这种动荡的震惊与痛心。通过“感当年旧事”这一转折,诗人将思绪拉回到逝者生前的岁月,强调了逝者虽已离世,但其事迹与精神却如同名字一样,永远留在了人间,激励着后来者,体现了对逝者永恒价值的认可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缅怀,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颂扬,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敬意与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历史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当年回雁峰头住,雁影云开天际路。
夫君缥渺雁峰心,遥寄湖南烟雨渡。
谁知白雁杳寒沙,断使青峰遮日暮。
日暮云迷雁阵哀,逢君千里雁书来。
欲分宝瑟银筝怨,似向沙明水碧回。
一水盈盈乌石戍,千秋渺渺楚云台。
楚云台高芳草齐,湘干北望鹧鸪啼。
虞卿著书亦何有,建阳卖卜还自迷。
瘦影难双矰缴满,寒更欲警露霜凄。
清霜白露飞不前,亭亭片月当高天。
前身忆住青龙寺,血迹还埋古井边。
遥飞尺帛君边去,沙上鸿踪隔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