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于栀子细于梅,柳絮梨花过后开。
搔首预愁经恶雨,伤心初见落苍苔。
丹青得到须名手,题咏今疏信不才。
莫怪主公相看好,举家新自洞庭来。
香于栀子细于梅,柳絮梨花过后开。
搔首预愁经恶雨,伤心初见落苍苔。
丹青得到须名手,题咏今疏信不才。
莫怪主公相看好,举家新自洞庭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个人情感的低沉波澜。
"香于栀子细于梅,柳絮梨花过后开。" 这两句从植物的角度描绘春日的景色,其中“香于栀子”指的是橘花比栀子花还要芬芳,“细于梅”则形容橘花的细腻程度超过了梅花,展现出诗人对细微之物的观察力和欣赏。"柳絮梨花过后开"中“柳絮”指的是柳絮飘飞的景象,“梨花过后开”则表现了春天的层次感,梨花落尽之后橘花才开始绽放。
"搔首预愁经恶雨,伤心初见落苍苔。"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快。"搔首"是一种手抚头顶的姿势,常用来表示思考或担忧,“预愁”则指先前的忧虑,"经恶雨"可能是比喻诗人所遭受的困难和逆境。"伤心初见落苍苔"中“苍苔”即古代对野草的一种称呼,这里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凋零,"伤心"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些景象时的心情。
"丹青得到须名手,题咏今疏信不才。" 这两句涉及到了书法和诗歌创作。"丹青"指的是用朱砂和青墨书写的艺术作品,“得到须名手”则是说这份作品得到了著名书家的青睐。“题咏今疏信不才”中“题咏”意指诗人对这幅画进行了赞美,“今疏”可能是指自己现在的诗歌创作,"信不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作品并不自信。
"莫怪主公相看好,举家新自洞庭来。"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他人的赞赏和个人经历。“莫怪”是一种请求或劝说,“主公相看好”可能是指诗人希望受到主公的欣赏。而“举家新自洞庭来”中“洞庭”是一个地名,"举家"则意味着全家迁徙,这里表达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对新环境的适应。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既美好又带有忧虑的情绪。
雨积稻畦白,晴添麦垄黄。
野桥排雁齿,山路转羊肠。
鸟语有时好,田家随事忙。
一年春尽日,身迹更他乡。
身到瑶池。正□永芙蓉,跕素鸾飞。
绿云淡笼波面,鸳影差差。
青冥世界,向龙宫、涌出江妃。
凝望久,夜凉如水,人间惆怅芳时。
池上方壶仙伯,是珊珊月佩,绰绰冰肌。
重来碧环胜处,笑引琼卮。
谁歌白雪,坐中客、赛过玄晖。
醉归也,玉绳低转,晓风轻拂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