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红销翠春风里。精神一撮金莲底。不是睡杨妃。
绿珠娇小儿。一般娇绝处。半带疏疏雨。
不解吐繁香。却教人断肠。
纳红销翠春风里。精神一撮金莲底。不是睡杨妃。
绿珠娇小儿。一般娇绝处。半带疏疏雨。
不解吐繁香。却教人断肠。
这首诗名为《菩萨蛮(其三)》,创作于宋代,由诗人李好古所作。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淡雅清新的春风,带着细腻的花香,在诗人的笔下缓缓流淌。
“纳红销翠春风里”,这里,“纳红”指的是花朵吸收了阳光后的鲜艳颜色,而“销翠”则是形容春天中草木的青翠。整个句子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春风轻拂,万物复苏。
“精神一撮金莲底”,这一句中,“精神”指的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专注和投入,而“一撮金莲底”则是形容荷花出水而生的高雅姿态。金莲,即荷花,在这里不仅代表了纯洁无瑕,也象征着高贵脱俗。
紧接着,“不是睡杨妃”一句,通过否定“睡杨妃”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是清醒而非迷离的。杨妃,即唐朝著名美女杨贵妃,是中国古代美人的代表。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一否定,强调自己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美。
“绿珠娇小儿”一句,则描绘了一位如同翡翠般珍贵而又不失灵动活泼的小生命形象。绿珠,在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那孩子清新脱俗的气质,而“娇小儿”则增添了一份童真与可爱。
“一般娇绝处”这句话,更深化了上一句关于美好事物的描绘。这里的“一般”,意味着一种普遍性,即这种美好是普遍存在的;而“娇绝处”,则是在强调这种美好到了极致,几乎令人难以忘怀。
接下来的“半带疏疏雨”一句,通过轻柔细腻的春雨形象,为诗歌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郁气氛。这里的“半带”,可能意味着春雨不是那么明显,却又无处不在。
最后,“不解吐繁香。却教人断肠”两句,则是对前面所描绘景象和美好事物的情感总结。这里的“不解吐繁香”,可能是在表达那种美好的情愫难以言说,而“却教人断肠”,则是在强调这种美好带来的情感体验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令人心痛。这里的“断肠”,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极度的相思之苦或是对美好的无尽追求。
综观全诗,李好古通过对春天景象、荷花美好以及儿童可爱等多个层面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高贵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