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坊空,湔裙节近,浣纱人正娟娟。
一角青溪,难忘旧日裳褰。
纤腰半折禁风柳,又柔荑、低浸春寒。
泪痕多,万一相思,流到天边。
西施老去吴宫冷,只双颦眉黛,憔悴如烟。
锦样归帆,信音隔断年年。
侬心欲化江干石,便丝丝、黏上缠绵。
怕郎心,却似伊顽,不解相怜。
濯锦坊空,湔裙节近,浣纱人正娟娟。
一角青溪,难忘旧日裳褰。
纤腰半折禁风柳,又柔荑、低浸春寒。
泪痕多,万一相思,流到天边。
西施老去吴宫冷,只双颦眉黛,憔悴如烟。
锦样归帆,信音隔断年年。
侬心欲化江干石,便丝丝、黏上缠绵。
怕郎心,却似伊顽,不解相怜。
这首《高阳台·浣纱》由清代词人周祖同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思念的江南水乡画面。词中以“濯锦坊”、“湔裙节”、“浣纱人”等元素,勾勒出古代女子在河边洗衣、浣纱的情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一角青溪,难忘旧日裳褰”,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时间,青溪一角,回忆起往昔女子脱下衣裳浣洗的场景,流露出一种难以忘怀的情感。接下来,“纤腰半折禁风柳,又柔荑、低浸春寒”,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轻盈的身姿和她对春寒的敏感,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脆弱。
“泪痕多,万一相思,流到天边”,词人借女子的泪水,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即使泪水流淌至天边,也无法消解心中的思念。接着,“西施老去吴宫冷,只双颦眉黛,憔悴如烟”,将历史人物西施与当前情景联系起来,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西施的眉头如同烟雾般淡薄,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最后,“锦样归帆,信音隔断年年”,描绘了远方归来的船只,却无法传递出每年的思念之情,进一步深化了词中的离愁别绪。而“侬心欲化江干石,便丝丝、黏上缠绵”,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执着与不舍,仿佛要将这份情感凝固成石头,永远铭记。
“怕郎心,却似伊顽,不解相怜”,结尾处,词人担心对方的心如同自己一般顽固,不懂得相互体谅与关怀,流露出对爱情中理解与沟通的渴望。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古代女子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个人情感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