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月夜读春秋四传未浃其旨就枕忽闻琴声起坐作诗和无为叔》
《月夜读春秋四传未浃其旨就枕忽闻琴声起坐作诗和无为叔》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万籁何萧条,孤音静中起。

冥心参往哲,未觉风入耳。

地白悟庭月,疏弦为谁理。

高堂如空山,默然对图史。

深卧观物情,澹漠识太始。

声稀群动息,众妙集弹指。

挑灯坐沉吟,夜尽籁未止。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夜静读《春秋》四传时,内心沉浸在古代哲思之中,周围环境寂静,万籁俱寂,只有远处传来的一丝琴音,仿佛与他的心灵共鸣。诗人通过“冥心参往哲”,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静谧环境中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理解。

“地白悟庭月,疏弦为谁理”这两句,诗人以月光洒满庭院、琴弦轻轻弹奏的情景,象征着内心的清明与对外界事物的细腻感知。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暗示着他在静谧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高堂如空山,默然对图史”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诗人的专注。高大的厅堂仿佛变成了空旷的山林,诗人面对着历史的画卷,沉默不语,却在心中与古人对话,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远。

“深卧观物情,澹漠识太始”表现了诗人深入观察自然与社会现象,以淡泊的心态去理解宇宙的起源与本质,体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声稀群动息,众妙集弹指”描述了在琴声稀疏之时,万物似乎都停止了活动,各种微妙的变化却在瞬间汇集,暗示了在静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活力与自然法则。

最后,“挑灯坐沉吟,夜尽籁未止”表达了诗人深夜独自沉思,直到夜深人静,但心中的琴音与思考并未停歇,体现了他持续探索与反思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静思、琴音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追求、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静谧中寻求心灵平静与自我超越的过程。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秋夜五言

雨馀寒碧深,空烟满庭竹。

深掩读书灯,莫恼秋禽宿。

(0)

冬景.至后日初长

至后晴堪定,阳来蔼未央。

是虽年已晚,最喜日初长。

自报黄钟动,谁将弱线量。

荒寒无刻漏,宿昔已昏黄。

天上开南陆,人间入寿乡。

鲁阳惊昨梦,辛苦系扶桑。

(0)

夏景.公子调冰水

盛世佳公子,明光避暑曾。

调冰初入水,和水亦成冰。

鸣佩朝仪凤,扬鞲夕臂鹰。

汲来金碗脱,搅碎玉崚嶒。

一吸风林壑,重倾雪肺膺。

琼姬持袖举,疑饮露盘升。

(0)

夏景·其一松凉夏健人

松影夏天云,凉开一院新。

若无如此暑,可以健于人。

风外潮声起,林间客欠伸。

自怜三伏日,重得百年身。

鹤唳如轻举,儿扶更怒嗔。

下山逢急雨,为洗覆车尘。

(0)

金坛邑中作

菰蒲风起雨濛?,万室参差浸碧澜。

一鹤归来城郭改,二龙飞去洛波寒。

松迷旧径犹存寺,蛙聒新畬总为官。

却喜故家文献在,半从鞍马半儒冠。

(0)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六十三

周家有国圣明朝,甘蔗无端产异苗。

后代儿孙非五逆,百千鸩毒一瓢浇。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