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欲踏蹇驴出,处处精蓝觅酒僧。
空林一声行不得,归向空斋诵小乘。
朝来欲踏蹇驴出,处处精蓝觅酒僧。
空林一声行不得,归向空斋诵小乘。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诗人欲出门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朝来欲踏蹇驴出”,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准备出行的情景,早晨初起,想要骑着不太顺手的驴子踏上旅途。这里的“蹇驴”既指驴子行动不便,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某种不顺或束缚。
次句“处处精蓝觅酒僧”,则将视线转向了四周的寺庙,诗人似乎在寻找能够饮酒的和尚。这里的“精蓝”指的是寺庙,而“酒僧”则暗示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教文化的亲近。
第三句“空林一声行不得”,描绘了一片寂静的树林中,突然传来一声响动,却让诗人感到无法前行。这或许象征着外界的诱惑或是内心的挣扎,使得诗人即使身处自然之中,也无法真正放松和自由。
最后一句“归向空斋诵小乘”,则表达了诗人最终选择回到简陋的书房,通过诵读佛教经典(小乘)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里的小乘佛教强调个人修行,与外界的纷扰保持距离,追求内心的清净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体现了明末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心灵净化的追求。
棋局茅亭幽涧滨,竹寒江静远无人。
村梅尚敛风前笑,沙草初偷雪后春。
鹏鴳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
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濛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客有思天台,东行路超忽。
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
今游方厌楚,昨梦先归越。
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
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
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然。
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
二十年沈沧海间,一游京国也应闲。
人人尽到求名处,独向青龙寺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