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卓立断跻攀,筇屐逍遥鸟道间。
试问此翁登眺后,何人更上万重山?
峰峰卓立断跻攀,筇屐逍遥鸟道间。
试问此翁登眺后,何人更上万重山?
这首清代诗人魏荔彤的《题沈归愚万峰独立图》描绘了一幅山峰峻峭、险峻难攀的画面。"峰峰卓立断跻攀"生动地刻画了山峰挺拔高耸,仿佛难以逾越,暗示着攀登的艰难。"筇屐逍遥鸟道间"则描绘了主人公沈归愚手持竹杖,穿着登山鞋,在险峻的鸟道(指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山路)上悠然行走,展现出他的闲适与不畏艰险的精神。
最后两句"试问此翁登眺后,何人更上万重山?"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在沈归愚登临之后,还有谁能继续攀登那重重叠叠的高山呢?这不仅是对沈归愚勇气和毅力的赞美,也寓含着对后人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期许。整首诗通过写景和设问,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沉思考。
种桃西庭下,有意延东风。
东风与雨至,染出枝上红。
花底有小鸟,其字曰桃虫。
既于桃得名,为桃言女工。
剪罗作舞衣,奉君欢莫穷。
举杯无愧者,避世武陵翁。
二蛇志不同,相得榛莽里。
一蛇化为龙,一蛇化为雉。
龙飞上高衢,雉飞入深水。
为蜃自得宜,潜游沧海涘。
变化虽各殊,有道固终始。
光武与严陵,其义亦云尔。
所遇在草昧,既贵不为起。
翻然归富春,曾不相助治。
至今存清芬,烜赫耀图史。
人传七里滩,昔日来钓此。
滩上水溅溅,滩下石齿齿。
其人不可见,其事清且美。
有客乘朱轮,徘徊想前轨。
著辞刻之碑,复使存厥祀。
欲以廉贪夫,又以立懦士。
千载名不忘,休哉古君子。
顷寻高士庐,正值浸湖雪。
雪中千万峰,参差县前列。
僧居或隐见,岸树随曲折。
惊凫如避人,远向寒烟灭。
潜希为子男,傥得遂疏拙。
今逾二十年,志愿徒切切。
方闻落君手,与我曾未别。
景多诗莫穷,归载压车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