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湛澄澈,华月辉相鲜。
乘流载尊俎,泻影发楼船。
翠巘合杳霭,兰皋带长烟。
万艘杂灯火,千门纷管弦。
飞盖揽崇堞,辍棹回前川。
曾经故宫里,为照荒台边。
情非乌栖夜,迹是鹿游年。
登高与临水,行乐并悽然。
寒江湛澄澈,华月辉相鲜。
乘流载尊俎,泻影发楼船。
翠巘合杳霭,兰皋带长烟。
万艘杂灯火,千门纷管弦。
飞盖揽崇堞,辍棹回前川。
曾经故宫里,为照荒台边。
情非乌栖夜,迹是鹿游年。
登高与临水,行乐并悽然。
此诗描绘了一幅十一月十三日夜晚在胥江泛舟赏月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面的宁静、月色的皎洁以及舟行之中的种种细节。
首句“寒江湛澄澈”,点出江面的清澈与寒冷,为全诗营造了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华月辉相鲜”一句,以“华月”形容月色之盛,与江面的“澄澈”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月光如银、江面如镜的画面。
“乘流载尊俎,泻影发楼船”两句,生动描绘了舟行江上的情景,尊俎(酒器)与楼船的影子在月光下倒映于水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生活气息。
“翠巘合杳霭,兰皋带长烟”则转向对周围环境的描写,翠绿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兰花生长的岸边笼罩着长长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意境。
“万艘杂灯火,千门纷管弦”两句,通过灯火与音乐的描述,展现了舟行过程中热闹非凡的场景,与前面的宁静形成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飞盖揽崇堞,辍棹回前川”描绘了诗人乘坐的船只在江面上快速行驶,同时又适时地停下,欣赏两岸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
“曾经故宫里,为照荒台边”两句,通过时空的转换,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历史,暗示了诗人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荒凉的感慨。
“情非乌栖夜,迹是鹿游年”则是诗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登高与临水,行乐并悽然”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既表现了诗人享受自然之乐的愉悦,也暗含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忧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