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锋谁似坦屠牛,吟对花仙也合休。
剑阁认宗才有栈,蓬壶觅祖已无舟。
人怜避地庭为客,天恐倾城院与囚。
画史莫教轻着笔,明妃千古怨青邱。
笔锋谁似坦屠牛,吟对花仙也合休。
剑阁认宗才有栈,蓬壶觅祖已无舟。
人怜避地庭为客,天恐倾城院与囚。
画史莫教轻着笔,明妃千古怨青邱。
这首诗《海棠(其二)》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笔锋谁似坦屠牛,吟对花仙也合休”,以“坦屠牛”比喻诗人的笔力,与“花仙”相对,暗示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创作状态,既有力量的展现,也有情感的细腻表达。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现出诗人既能在豪放中挥洒,又能在柔美中寻得共鸣的艺术境界。
颔联“剑阁认宗才有栈,蓬壶觅祖已无舟”,通过“剑阁”与“蓬壶”的典故,分别象征着现实与理想、人间与仙境之间的距离。前者“栈”字,暗示着艰难险阻,后者“无舟”则表达了难以到达彼岸的无奈。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感慨。
颈联“人怜避地庭为客,天恐倾城院与囚”,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相结合,通过“避地”、“客”、“倾城”、“囚”等词语,描绘出个体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挣扎,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
尾联“画史莫教轻着笔,明妃千古怨青邱”,借用了王昭君的历史故事,强调了艺术创作中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与深刻理解。这里的“明妃”指的是王昭君,“青邱”可能是指她的故乡或象征着她的命运。这句诗提醒后世艺术家,在描绘历史人物时,应慎重下笔,充分考虑人物的复杂性和历史背景,避免轻率处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或情感上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