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竹之地人不俗,而况轩窗对竹开。
谁谓墨奴能倒景?一枝独上纸屏来。
有竹之地人不俗,而况轩窗对竹开。
谁谓墨奴能倒景?一枝独上纸屏来。
此诗描绘了竹子在生活中的雅致与清幽,以及绘画艺术的生动再现。首句“有竹之地人不俗”,点明了竹子所营造的高雅氛围,暗示了居住或观赏竹子的人格品质不凡。接着,“而况轩窗对竹开”进一步强调了竹子与生活环境的和谐统一,窗户对着竹林,使得室内也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谁谓墨奴能倒景?”一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画家比作“墨奴”,即以墨为笔,描绘出竹子的形态与神韵。这里的“倒景”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倒影,而是指画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然界的景象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超越了现实的局限,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最后一句“一枝独上纸屏来”则具体描绘了画家如何通过笔墨将竹子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纸上。这一枝竹子仿佛从画中走出,跃然于纸屏之上,展现了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竹子生命力的顽强。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高度赞扬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对自然与艺术和谐共生的追求。
莺花画春空,骢马行利阆。
间关度鸟道,猛欲铲叠嶂。
云开蜀山高,星宿夜依傍。
望云望父母,更在星宿上。
有身愿如鸟,插羽学飞扬。
挥戈退白日,一口纷百饷。
人言肝是铁,肯换鸠作杖。
王事有期程,饮冰觉心怏。
驱车出门去,惝恍迷所向。
如逢点苍山,更上山顶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