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贼从来难两立,蜀川偏据未为安。
只教千有余年后,五丈原头秋夜寒。
汉贼从来难两立,蜀川偏据未为安。
只教千有余年后,五丈原头秋夜寒。
这首诗通过历史与梦境的交织,展现了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深刻思考和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首句“汉贼从来难两立”引用了历史背景,暗指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斗争,强调了正义与邪恶难以共存的主题。接着,“蜀川偏据未为安”则表达了对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其成就的肯定,也有对其局限性的反思。
后两句“只教千有余年后,五丈原头秋夜寒”,将时间拉长至千年之后,想象诸葛亮在五丈原的秋夜中,依然保持着冷静与智慧,暗示了诸葛亮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的精神永存。这种超越时空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度解读,还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时代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历史、人生及理想的独特见解。
少年为侠客,万金散尽不少惜。
中岁为诗人,远之楚泽哀灵均。
归来慕隐者,脱弃浮荣如土苴。
晚岁依空门,庵名落木归本根。
我来访君荒山里,留客晚餐烹菊杞。
夜寒襆被拥绳床,月满空堂疑积水。
不是寻常话箭锋,生平披豁见心胸。
卅年无限悲凉事,付与晨钟暮鼓中。